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7版:理论

以金融教育助力公众金融素养提升

史小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业是联结资金供求双方的桥梁和纽带,其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各种金融工具能够被广大金融消费者充分了解并有效利用,实现这一目标,金融教育必不可少。随着金融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金融教育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征途上,大力开展金融教育,提升公众的金融素养,保证其理性地开展投资、理财、创业活动,保障企业更好更科学更精准获得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对于进一步实现金融惠民、做强做大做优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泛意义上的金融教育,是指面向普通金融消费者的具有通识性质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其目的是让人们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了解金融活动的基本规律,以更好地进行个人储蓄、保险、理财以及投资创业等活动。这就决定了它的内容既要符合金融的专业性,又要与普通民众的生活、事业息息相关,还要通俗易懂,具有实用性和通俗性。具体说,金融教育应包括大众投资教育、储蓄教育、负债预警教育、信用风险教育、青少年早期金融教育等方面。

开展金融教育意义重大。首先,开展金融教育,可以提升创业民众的金融素养,使其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具备金融交易媒介使用、风险认知、风险管理等金融能力,提高其参与正规信贷等金融活动的综合素养。其次,加强金融教育,提升民众的风险意识,减少投机行为,不仅可以保证其个人和家庭财务安全,从全社会来看,也是保障社会稳定、维护经济秩序的必要手段。再次,开展金融教育可以更好奠定反金融欺诈的群众基础。金融欺诈是经济犯罪形式之一,危害极大,通过金融教育,可以有效增强群众风险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有利于筑牢防范金融欺诈的“防护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氛围,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此外,开展金融教育,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扩大内需。金融素养的提升会对居民的投资理财等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居民更加积极地参与金融活动,提高投资理财的科学性和多样性,助力民众更好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继而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开展了系列金融教育活动,比如编写金融知识普及读物,举办面向社会公众的理财讲座以及送金融知识下乡、进社区等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认识到,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金融教育起步较晚,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形式较为单一。于我省而言,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当前我省振兴发展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要加快振兴的步伐,必须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因此需要站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提高公众素养的角度,大力开展金融教育,着力形成教育合力,切实使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常态化金融教育,持续推动金融知识普及,进而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多措并举,全面提升金融教育质效。知识普及,意识先行。相关金融机构要帮助和引导金融消费者认识到参与金融教育活动、学习金融知识的重要性,并以行之有效的方式切实提高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实用性,使金融消费者从中获益,进一步激发其参与金融教育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相关教材和资料要尽可能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信息量适度,使大多数金融消费者能够准确地掌握。详细划分教育对象,根据不同金融消费者群体的年龄阶段、知识水平及金融知识需求特征等因素,开展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引导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监管部门、教育部门、新闻媒体、社区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加入金融教育工作,形成系统联动的工作格局,共同提高金融知识教育普及的效果。充分利用数字化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金融教育,提升知识普及活动的有效性,持续推进将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相关工作,不断构建广覆盖、常态化、多层次的金融知识普及新格局。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