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关键要靠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基地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专家学者要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激励着涉农科教工作者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肩负兴农报国使命,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让更多科技成果绽放于乡村振兴的沃野。作为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科技小院可以在推动农林高校人才培养、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农民群众可用的技术、助推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等方面有大作为。
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等部门先后发布《关于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通知》《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倡导相关研究生培养单位把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辐射带动涉农高校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牢牢掌握农业科技发展的主动权,让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在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中更加精准地服务“三农”。这一模式生动阐释了研究生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命题。科技小院虽小,却能做出农业发展大文章。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农林院校应以科技小院建设和发展为契机,充分发挥其对农业技术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各主体合作交流的促进作用,扎实提升农业技术转化效率,助推农业提质增效。
彰显科技小院科研平台作用,让科研成果更好地在田间转化出实效。科研平台既是农业技术的“发源地”,也是农业技术的“推广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小院作为身处生产一线的科研平台,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助推器”。具体实践中,应深刻认识科技小院对于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发挥好其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载体作用。科技小院的发展有助于突破农业技术研发中存在的局限性,如,以往农业技术研发大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内部,前期研究集中在实验室中进行,有时会脱离成果应用场景,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技术研发后进行落地实验,需要从实验室走到田间,增加了步骤,延长了实验周期,具有一定时间局限性。科技小院的建设要求农业专家、研究生长期驻扎农业生产一线,自然拥有了“身临其境”的实验场所,不仅保障了科研成果的适用性,还极大提升了科研效率。科技小院建设的另一核心任务是农业技术推广,因为“零距离”面向农民、农业,使技术推广路径由“研发机构—推广人员或企业—农民”更加扁平化为“科技小院—农民”,同时技术指导也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全覆盖,技术服务更及时、科学、准确,具有显著的距离优势、人员优势和技术优势。
以科技小院建设发展为契机,更好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既需要培养专业科研人员,还需要拥有更多高素质农民,科技小院在人才培养、助力农民能力提升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显著作用。一是通过科技小院模式聚合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广泛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科技小院让科研人员与农业、农村、农民“零距离”接触,真正做到扎根一线、扎根农业,能够加深科研人员自身对“三农”问题的了解,提升农业科研工作能力,对于培育更多专业的知农、爱农、兴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大有裨益。二是通过科技小院为农民提供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的技术服务,一对一解决农民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有助于引导农民科学管理和精细生产,实现增产增收,同时通过对农民进行周期性培训,丰富农民农业知识,有助于提升其对新技术的认同和使用。三是通过科技小院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为施教者自身专业能力巩固、提升、深化奠定了实践基础。科技小院以“互动”形式优化了研究人员与农民之间的科技知识传播渠道、反馈渠道,在持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打造“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的同时,切实提升了科研教学的精准度,促进了科研人才成长。
让科技小院为产才融合增智聚能。我国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规模化程度不足,没有形成完备产销链条与有效信息流通模式等问题。科技小院能发挥交流合作“桥梁”作用,更好连通产业链上下游各市场主体,促进农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一方面,科技小院为农民、技术人员、企业等各方面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了广泛交流、相互了解的平台。以往农民在选种、选肥环节,面对提供生产资料的企业的宣传和推介,可能存在或盲从或迟疑的心理和行为,企业为加大宣传必须增加销售成本。由技术人员在交流中充分进行专业服务保障,可以降低中间成本。另一方面,科技小院为不同地区的合作交流创造了契机,这个交流合作载体可以推动地区间“拉手共进”,优化资源配置,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