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7版:理论

让群众文化产品更丰富更具吸引力

肖英奎

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作为党和政府服务百姓文化生活的前沿阵地,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有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事业繁荣进步,公共文化场馆覆盖城乡,我省文化建设方面软硬件提质升级,惠民文化活动精彩不断。当前,我们正行进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今年还将喜迎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要把建设文化强国的责任记在心里、扛在肩上,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努力提升公益性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效能,提升群众文化吸引力,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获得感、幸福感。

扛起文化惠民光荣责任。推动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我们党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繁荣文艺创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文化惠民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在温暖人心的同时,传播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亮梦想,凝聚精神力量。要提高认识,提升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文化民生建设,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培训基层文艺骨干、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要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覆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让精彩“云上”资源惠及城乡。要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的百姓能享受到文化建设成果,在文化惠民中开展延伸活动,推动服务下沉,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创新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丰富群众文化产品供给。近年来,吉林省文化馆积极参加全省市民艺术节、农民文化节,并很好完成了文艺演出、美术展览、业务辅导、理论调研、志愿服务等工作任务。下一步,立足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艺术多元需求,确保群众的文化权益,应守正创新,多措并举,把工作落实落细。一方面,深入研究群众文化服务的定位、优势和特征,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和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各种活动、各类宣传,立体多元地发挥群众文化行业优势,打造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呈现文艺的声音,传递文化的力量。另一方面,在群众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找准各自的特点所在和融合的元素所在,科学审视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努力消除产品无效供给,提高产品有效供给,不断提升产品供给效能。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文化馆管理办法》为遵循,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经费保障渠道,在文旅融合中抓住“大事”,分清主次,把全省市民艺术节、农民文化节等遍及城乡的系列活动产品供给好完善好。善待老品牌,关注新品牌。彰显冰雪文化、黑土地文化魅力,对新创设的活动,结合地域,保持特色,吸引群众参加,并发挥一线和基层的积极性,完善新产品供给,让更多优秀基层人才和普通百姓参与到产品创意策划和活动组织实施中来。

强化自身素养,提升群众文化的吸引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加强政治学习,提升思想觉悟,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积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职能,通过多种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持续提升各类文化活动、文化产品吸引力,引导人们自觉参与到社会文明进步进程中。要加强业务学习,向群众学习,站在人民的立场、群众的角度,办实事,惠民生。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借助新媒体,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运用高新科技和前沿技术,推进数字文化共享,让文化“动起来”,地方特色资源“用起来”,文化空间“活起来”,让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再立新功。

(作者单位:吉林省文化馆)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