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8版:理论

在人民文艺的百花园里弘业培元立心铸魂

王奎龙

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在建党百年之际、“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重大历史关头与广大文艺工作者共商我国文艺繁荣发展大计,以宏阔的历史视野,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充分肯定广大文艺工作者无愧于党和人民期待与要求的创造性工作,并强调“党和人民需要你们、信赖你们、感谢你们”“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殷切希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唯有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文艺工作才会有价值出成绩,才能让人民文艺的百花园里盛开文质兼美之花。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在历史洪流中,党领导的文艺战线用丰富的文艺形式,激励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激励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激励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亿万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是一百年来文艺战线的缩影,也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工作者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为时代和人民放歌,推出大量优秀作品,开展系列文艺活动,发挥了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的作用。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文艺评论、群众文艺、艺术教育等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我国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作品书写着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传递着深沉的力量、隽永的魅力,也在坚持弘扬正道、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了人生价值。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使作品存于人民心间、立于时代潮头。人民是文艺之母,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广大文艺工作者才能洞悉生活本质。做文艺、搞创作,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绝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做文艺、搞创作,还要将把握时代脉动和领悟人民心声高度统一起来。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必须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辨识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和情感,努力破译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密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做文艺、搞创作,更要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切实做到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珍惜自己的社会影响,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弘扬行风艺德,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在坚守艺术理想和追求德艺双馨中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文艺高峰离不开人才高地,只有文艺人才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文艺的天空才会更加群星灿烂,人民的文艺才会生机勃勃,人民文艺的百花园才会姹紫嫣红。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铸造灵魂的职责,关乎塑造“什么样的未来人”,自身发展也面临着如何强化队伍、后继有人的问题。一要坚持党对文艺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用好用活各类文艺人才。要教育引导文艺工作者自觉将崇高的理想信念、执着的艺术追求统一起来,实现艺术理想与人生理想完美结合,努力成为有远大理想信念、高尚人格修为、坚定艺术追求、深厚学养涵养的人,当好新的赶考路上文艺事业的答卷人。二要注重引导和服务等多措并举,为文艺工作者“深扎”提供条件、提供服务、提供保障。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需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需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有关方面要强化系统观念,深入调查研究,关注文艺人才所思、所忧、所盼,诚心诚意为大家办实事、解难事、真办事,积极助力出作品、出人才、出成就。三要让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鼓励他们多创新、出精品,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四要注重从机制上谋创新、抓创新,以更完善有效的制度机制激发活力、提升效能。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面对数字化背景下文艺事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创作生产传播新模式、新样态,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新征程,攀登新高峰,开辟气象万千的壮阔境界,绘制百花争艳的斑斓图景。

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历史与未来,凝聚着总书记对文艺事业、文艺规律、文艺发展道路的深邃思考,是新时代文艺进步发展的光辉指引,是新征程上向广大作家和文艺工作者发出的动员令。新时代人民的火热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和价值旨归,只要我们接续光荣传统,聚焦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就一定能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伟大时代铸就雄伟艺术高峰。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