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8版:理论

用伟大建党精神激励青年成长奋进

刘月萍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党中央号召“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先锋力量。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的征程上,作为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要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引导其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培养大批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百年风云激荡,精神代代相传。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科学指导下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青年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坚持什么样的真理道路,对于走好一生至关重要。高校要不断提高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质量,把伟大建党精神作为重要内容融入课堂,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品味真理之甜,增进理论认同,增强理论自信;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本质与内涵,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学生能够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用真理之力开创美好未来,以理想之光照亮奋斗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教育引导青年学子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磅礴史诗就是由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践行初心的行动、担当使命的自觉锲而不舍写就的。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同甘共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们党的价值追求和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乘风破浪、无往不胜,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指路明灯、成功密码。面对新的历史任务,高校应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以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激励自己,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和时代先锋,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扛起时代使命,把个人追求同祖国前途命运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统一起来,争做经得起实践磨砺和检验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引导青年学子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格。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回顾我们党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的壮阔征程,正是因为不畏艰难险阻、始终保持斗争精神,才能跨过一道道沟坎,战胜一个个挑战,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新的征程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克服软骨病、恐惧症、躺平症,需要继续发扬意志顽强、作风优良的特质,展现党的强大精神优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要进一步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滋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加强历练锻炼,深入查找思想觉悟、能力素质、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差距,勇于攻坚克难,应对成长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铸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坚韧意志和素质本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保持积极进取精神,以昂扬向上的激情、毫不畏惧的心态奋勇前行,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创造新的伟大奇迹。

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老实、坚守道义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准则。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靠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回首来时路,无论经历怎样乱云飞渡的复杂环境、泰山压顶的巨大压力、糖衣炮弹的轮番轰炸,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践行在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伟大事业中,一代代青年在党的旗帜引领下,前赴后继,书写“青春史书”。走好前行路,青年学生只有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只有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只有同人民一起逐梦,青春才能无悔。必须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奋斗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在担当中锻炼自身的品格,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