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好作品

吴大澂在吉林片羽吉光

□曾红雨

龙虎阁 郑春生 摄

追寻吴大澂(1835—1902)在吉林的足迹过程中,两次遇到印象颇深的年轻人。一次是在吉林市吉林机器制造局旧址,参观中,两个小伙子小声交流:“吴大什么?这个字念啥啊?”其中一个人眼睛瞟向我,“成,澄澈的意思。”“谢谢老师。他真了不起,对近代东北军工业功勋卓著!”另一次是在集安好太王碑前,有年轻人临摹碑刻,我问:“你是学美术或者书法的吗?”“不是,我就是喜欢隶书。”“多好的爱好!你知道吴大澂吗?他也研究过好太王碑的书法。”“立‘土’字牌那个民族英雄吧?”“是,也是文字学家。”

吴大澂的功绩与成就很难几句话概括全面,既是民族英雄,还是金石学家、书法家、古文字学家。从清光绪六年(1880)至光绪十二年(1886),吴大澂以三品卿衔,随吉林将军铭安办理宁古塔(黑龙江省海林市)、三姓(黑龙江省依兰县)、珲春等东陲边务,其间两赴吉林。力主创设吉林机器制造局,使之成为完全自办自管的军工制造机构,为近代东北军事工业兴起、东北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凭借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为国靖边,亲自编写《枪法准绳》、主持练军编练,收服作乱已久的马贼,招徕山东半岛农民垦荒东北,勘界谈判,纠正“土”字界牌,争得了中国船只在图们江口的航行权。桩桩件件均是晚清史册中难得一见的华章,被后人赞为“能臣治边”。

1881年6月,吴大澂奏请朝廷在吉林建立机器制造局:吉林防军不能自制子弹、洋药、铜帽,要经过其他省份的机器局购运,路途遥远,供应不及时,非长久之计。在吉林省城开设机器局,不仅可以供应本省练军,还可以供应黑龙江各军使用。他的奏议得到批准。吴大澂亲自勘查机器局地址,“松花江南岸一里处有十九余亩一段,地势极高,土性强,又得山水气派,北临大江,南有靠山。”吉林机器制造局于1882年破土动工,1883年投产,成为东北地区工业现代化的开端。

1886年初,吴大澂再度奉命前往东北,与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会同勘定中俄边界。途经吉林市,造访机器局,在《皇华纪程》一书中留下记载:“(二月)十三日,出小东门至机器局……观火药厂已构屋数十椽,规模日见扩充,又出示局中自造单筒小炮,一与俄登飞炮弹大小相等,名曰西林炮;一与格林炮相类,惟用单筒旋转,顷刻可放数十子……”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吉林机器制造局作为清末中国东北最重要的军工机构,急需专业人才,为此1883年又建立了“表正书院”,为东北地区第一所兵工技校。制造局的先进设备还使他们可以自铸银元,该银元是中国最早的机铸银元,其中八年厂平银元上的篆书出自吴大澂之手,非常美观,这批银元数量稀少,极其珍贵。吴大澂在吉林防务期间屡赴边界勘查,他安排机器制造局画图司事绘制两份地图,寄送至珲春,凭图划线,用以勘界,为守护边疆领土完整作出了历史贡献。

集安好太王碑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碑之一,被誉为“海东第一古碑”,名冠古今。该碑刊刻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414),碑高6.39米,由一块巨大的凝灰岩石柱略加修琢而成,碑文共1775字,大小在9—10厘米左右,似隶而非,亦篆亦楷,方整纯厚,遒古朴茂。

清朝初年,修筑柳条边封禁长白山区,好太王碑湮没于荒烟蔓草之中,重新被发现已是光绪三年(1877),在当时史学界、书法界引起巨大反响。1886年吉林之行的路途中,吴大澂看到了好太王碑的另一种拓本。农历二月初五,吴大澂行至铁岭,“县令陈鹤舟士芸来见,鹤舟曾任怀仁县(今辽宁桓仁),询以怀仁有高丽王碑,距城百数十里(当年集安岭前地域归怀仁管辖),在深峡中。碑高不能精拓,鹤舟赠余拓本一份,字多清朗,文理不甚贯,盖以墨水廓填之本……惜不得良工一往椎拓耳。”吴大澂凭借深厚金石功底敏锐意识到此碑的绝妙之处。

除金石研究外,吴氏还是著名的古玩收藏鉴赏家。2023年,南京博物院“玉润中华——中华玉文明的万年史诗图卷”特展,展出600余件顶级玉器。展览中有一块玉璧乃吴大澂旧藏,吴先生在玉璧上题字:“宏璧,镇圭尺十二寸”。回来后,翻阅其著作《古玉图考》中《大璧》一节,有“与余所得尺有二寸之镇圭尺寸正合”语。书中提到的玉璧,正是这件!《古玉图考》是中国古玉学术研究的扛鼎之作,声名远播,国内外古玉研究者、收藏者一直视此书为圭臬。以传世的玉琮为例,《古玉图考》中收录玉琮31件,吴氏根据它们的形状,分别定名为大琮、黄琮和组琮,这些琮名直至今日专家学者仍在沿用。这本书是吴先生于1889年离开吉林三年后写成,收录了他本人及友人所藏40余种227件古玉,其中《夷玉》一节提到东北,“大澂前赴吉林督师时,道出奉天锦州,曾得医巫闾山(今简称闾山)所产之玉,琢以为佩……”

1886年,吴大澂第二次吉林行是农历正月十七从天津启程,至农历九月十五界务会勘终止,历时253天。日记体《皇华纪程》翔实记录了这期间吴大澂先生的经历、见闻、感受及勘界双方主张、辩论直至协议达成。八个多月里,除了中俄疆域谈判紧张进行的数日,其他时间每晚休息后,先生均在做学问,赋诗写字作画、考释金石等等。单论书法,他在吉林各处书写各类篆书包括“龙”“虎”字等作品达二百余件;此外,吴氏篆书《论语》的最后一部分在旅途中完成,《集古录自序》也是作于当年农历三月二十七任所。生命不已,苦学钻研不止,持之以恒的学风令人钦佩。

吴大澂任中国首席谈判代表,在岩杵河同俄国代表进行勘界会谈是1886年农历四月下旬开始的,经吴大澂、依克唐阿再三辩驳,据理力争,“费尽唇舌,竭数月之力”,终于达成协议,于农历九月十五(公历10月12日)正式签订《中俄珲春东界约》及《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含补立“土”字牌,收回黑顶子,争得图们江口通航权等,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

珲春市的龙虎石刻是珲春人民为纪念吴大澂谈判胜利而建立的,现已迁至防川景区龙虎阁一楼西门厅,作为“镇阁之宝”。今年六月份,随省作协珲春采风团再度来到此地,站在龙虎石刻前依然心潮澎湃。石刻正面镌刻“龙虎”两个篆字,左下竖刻楷书“吴大澂书”。“龙虎”二字是吴大澂在1886年重勘中俄珲春东部边界之后题写,浑厚有力,气势磅礴,为龙蟠虎踞、龙骧虎视的缩写。

数年前两次参观过“土”字牌,至今不能忘却。它是一块高1.44米的花岗岩,正中纵向刻有“土字牌”三个大字,左侧纵向刻“光绪十二年四月立”,沉重的历史深深刻印其中。几乎所有来到此地的人都会与它合影留念,在这里经常能听到有人讲起“土”字牌的历史,提及吴大澂。说者动容,听者同叹。

1886年底,吴大澂完成珲春勘界任务,自岩杵河至摩阔崴,从海路乘北洋水师军舰回京复命,此后再未踏上这片土地。不知道先生临行前,是否回望“土”字牌,是否在军舰上远眺龙虎阁所在之高点,是否对珲春这座先后五次到访的边城充满不舍……

寻访吴大澂足迹时也顺便参观了当地景点。今年五一期间,吉林机器制造局旧址经重新布展后对外开放,遗存仓库及“表正书院”建筑古色古香,一砖一瓦韵味浓郁,一石一木匠心独具。在这里见到十几位大姐身穿旗袍正在拍照,自信优雅快乐。被誉为中国北境公路之王的G331国道,在吉林省境内串连起集安和珲春,绿遍山原白满川,一路美景应接不暇。两地的早市闻名全国,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能听到南北不同方言,品尝到各种时令果蔬、特色小吃;另外,集安美食街就在鸭绿江边,盛夏中吹着22℃清爽的江风,热火朝天大快朵颐,几十家店面、几百张桌子基本满员,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心里感叹:“国泰民安啊!”

甘棠遗爱,河润泽及,今人不应忘记吴大澂先生的丰功伟绩。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