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8版:文苑茶坊

情义镇江

□龚保华

情漫金山 徐渭明 摄

一眼看千年 龚保华 摄

义薄云天 龚保华 摄

江南第一闸——谏壁船闸 龚保华 摄

入镇江,别样心情。

镇江有情。深情满溢,漫了金山。

镇江有义。仗义救生,义薄云天。

镇江有江。北固望远,水天一碧。

镇江有河。运河至此,融入大江。

在这里,情与义交织、江与河交汇。

情义恸天天何镇,不废江河万古流。

镇江之情 轰轰烈烈 感天动地

镇江的情,从白娘子许仙人妖绝恋、滔滔大水漫金山的故事中走来。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千年修炼,一着动心。情牵一瞬的游湖借伞,市井寻常的相伴相随,不畏生死的盗仙草,到最后伤心绝望的水漫金山……然而,故事萦回到多情的镇江,似也为镇江之情所动。所以,当我一踏进镇江金山,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在此,我们应该要为法海正名。法海其实是一位慈悲得道的高僧。”来到无论近观远眺总见寺而不见山、向有“金山寺裹山”之谓,与瓜洲、西津渡成相依之势的“江心一朵美芙蓉”金山,在这禅宗四大名寺之一的所在,寻至法海禅师苦修之处,观法海禅师慈眉善目的修炼法相时,默默信夫斯言——在人们熟知的白蛇传故事中,法海是一个不讲情面、棒打鸳鸯的角色。但是不是因为到了镇江,一切,都呈现了最爱金山的张祜笔下淡淡姿态:“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镇江之情,情深似海,这一往情深让法海也变了模样?是不是发生了故事之外的故事,连法海也有了古道柔肠,心生柔软,以致法外容情了呢?可能,镇江的法海也叹息这一番慈悲,不忍辜付了镇江古称之一的“润州”如玉之温润罢!

镇江的情,从梁红玉擂鼓战金山那猎猎的旌旗、铿锵的战鼓声声中走来。那响彻天际的战鼓,不仅催发着将士们的血性,更催生了那传颂未来的诗篇《满江红》——一员当时还籍籍无名的小将在战场上只杀得酣畅淋漓、热血沸腾,直奔敌军主帅首级而去,惊得敌帅弃营奔逃。这员小将,他姓岳,单名一个飞字。这画面,恰适那句“乾坤屹立独能一柱砥中流”!

镇江的情,从苏东坡金山留玉带、妙高台赏月起舞弄清影的三分醉意中走来。那般的诗情画意,那般的脍炙人口,那般的何似在人间……江南城市的精致与优秀的古典源流在这里完美结合。

镇江,怎一个情字了得!

镇江之义 浓墨重彩 彪炳史册

镇江的义,从宋代救生性质的官渡船、明末的救生“红船”、清朝初年京口救生会的“义渡红船”走来——一个义字重千钧,洒泪泣血传到今。从民间的慈善之举到官民合力形成有规模的救助组织,这里的水上救助持续发展出一条清晰优秀的传统脉络。静观镇江那世界最早的水上救助组织遗址——历经时光洗礼的救生会,实实令人赞叹、感佩。

镇江西津古渡救生会,可谓现代水上救助的发源。镇江救生会于1165年创建,直到1923年,整整存续了758年。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绝无仅有,可谓举世无双。救生会正门上题有“救生会”石刻,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立石。镇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水上义渡和救生的城市。宋朝时,镇江沿岸渡口已星罗棋布,但渡船死伤事件时有发生。江面开阔,江水汹涌。据《镇江志》记载:“每遇疾风卷水,黑浪如山,樯倾楫摧,呼号之声惊天动地。”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作为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的西津渡,已创设了水上救生组织,开展水上救生慈善事业。这些首次进入史册记载、具有官渡和救生功能的救生组织,正是救生会的雏形。时任镇江郡守蔡恍建造大型摆渡船,各船分别竖立“利、涉、大、川、吉”作为标志,摆渡船既渡人又救人,这也是首次见诸史册的官渡和救生性质的渡船。此后,这一义举代代相传。这让孟浩然诗中“江风白浪起,愁煞渡头人”的状况,有了改观。此后经年,西津渡口的一系列变革,对改变当时长江水域事故频发、保障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积极意义。明朝正统年间,巡抚侍郎周忱打造救生专用船,并招募水手“济渡救生”,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江水域救助专业队伍。

镇江的义,从京口义士蒋豫与后人苦心经营京口救生会、蒋家一门七代为救生会的存续倾尽家财、历140多年呕心沥血、义字当先的时光中走来。清朝年间,蒋豫与各界同仁全力振兴京口救生会,在他的感召下,侠肝义胆的镇江百姓纷纷捐钱捐物,修造“红船”,使救生会得以传续。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程,京口救生会的“红船”逐渐退役,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这,是一条延续传承、荡涤人心、极具人性光辉的大义慈航!试想,那带有骄傲标志的“红船”救人时,船夫敲响大铜锣,渡口各船都要让道,那是怎样一个拨动人心弦的震撼景象!救生会遗址北面石墙上镌刻的当年捐资善士们的姓名,令世代铭记、青史留名。目前,这里已成为中国镇江救生博物馆,展示着近800年间义字书写的人间大爱。

镇江,怎一个义字了得!

有情有义 情深义重 情义镇江

镇江的情义,从辛弃疾诗句的大气磅礴中走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城市山林,大江风貌。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这里交汇,长江与运河用一横一竖的巨笔,大写形成了美丽恢宏的“黄金十字水道”。看长江和大运河“十字”交汇口、沟通长江与南北运河的咽喉、素有“江南第一闸”美称的谏壁船闸,心潮澎湃,顿生诗兴豪情。大江东去,惊涛拍岸,千堆雪如云。如今,入选江苏省“最美运河地标”的谏壁船闸,正以昂然的英姿,为千年古运河绽放新时代新活力而继续“守”“放”自如。

镇江的情义,从古润州街上明清时期的建筑遗迹、飞檐雕花窗栏的“飞阁流丹”中走来。女作家韩素音曾赞叹道:“漫步在这条古朴典雅的古街道上,仿佛是在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内散步。这里才是镇江旅游的真正金矿。” 我曾在镇江西津渡一处展示路面边久久站立,一眼、千年——路面上,清晰地按层次标注着:原始栈道(唐以前)、唐代路面、宋元时期路面、明代路面、清代路面……一层层、一步步……看,历史的印迹;听,历史的足音;思,历史的脚步……这悠悠无语的时光隧道,是前人留给我们警世的不言无字笺。那是运河两岸的过去,而我们正立足当下。大运河值此汇入长江,涛声依旧,声声在耳;征帆已远,那是未来。

诚然,镇江2500多年来的建城史,就是一条大江大河多声部合奏的壮丽史诗、傲岸合唱。据说梁武帝登上北固山时,曾亲书“天下第一江山”六字。看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汇就的中国“江河立交桥”坐标,望这当年的吴楚要津,怎不胸怀江河,赞一声——天下如此江山!

据悉,苏东坡曾在西津渡蒜山松林中隐居过一段时光。在镇江的日子里,他对这诗意的生活满意得紧,到了“乐不思蜀”的地步。他挥笔写下《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地属金山,故作此诗与金山元长老》,诗云:“金山也是不羁人,早岁闻名晚相得。我醉而嬉欲仙去,傍人笑倒山谓实。问我此生何所归,笑指浮休百年宅。蒜山幸有闲田地,招此无家一房客。” 而北宋熙宁八年(1075),王安石在镇江,船头回首金山和西津渡口时,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去远,盎然的诗意却从那滔滔的江水中,流淌至今。

往事越千年,岁月有新韵。千年运河唱晚,那是历史上的繁华走笔,而新时代的运河,则是江南的丝竹汇入雄浑的组曲。2015年11月,镇江市获得中国十大活力休闲城市称号。据悉,接下来镇江将在文化创意方面,更加打好 “运河牌”,开发运河特色文化,发展好运河文化新业态,充分展示大运河文化带丰硕成果。以这里的运河景观为载体,最大程度丰富沿岸生态系统,使运河风光更加斑斓壮美。让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大河奔流向未来,绵延、延伸、伸展……努力将美丽的大运河打造成新兴繁荣的经济走廊、风光宜人的生态走廊、生生不息的文化走廊。

多情多义的镇江啊!

以天地之真情、人间之大义,在这里情义交织;以自然之壮美、人工之伟力,在这里江河交汇——此情,此义,只可留传,只应流芳……

情义千秋,江河不老。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