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9版:专刊

为野生动物撑起“保护伞”

本报记者 韩金祥 实习生 刘畅

巡护员在风雪中走在保护野生动物的路上。

萌萌的长白山紫貂。

正在进食的高山鼠兔。

啄木鸟正在觅食。

放飞国家二级野生动物雀鹰。

寒风凛冽,大雪纷飞……

壮丽的长白山又迎来了银装素裹的冬季。作为全球北温带同纬度野生动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区域之一,有“百兽栖息地,千鸟竟飞林之说”的长白山,此时,大雪封山这里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生活的咋样?近日,记者来到长白山保护区,用红外线以及跟踪仪,聚焦这里的野生动物们,以飨读者。

每年3月份,大量鸟类自南向北地迁徙到达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也会重返故地。它们要在这里生活繁衍8个月的时间,再带着“子女”飞回南方过冬。无论是在秋沙鸭公园、头道保护站,还是池南区沿江水域,秋沙鸭头上的“花翎”总是那么耀眼、高傲,尤其在水中觅食时,稍有“风吹草动”就赶紧缩颈入水,或藏到隐蔽处的聪明机智,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冬天的森林里,紫貂开始出来觅食,时而在雪地里埋头刨挖,时而在树上攀爬跳跃,时而在雪地上跳跃前行,时而警觉得环视四周寻觅食物,在雪地上留下一串串脚印,十分呆萌可爱。梅花鹿三五成群的在雪地里“散步”,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对树杈型的鹿角,鹿角下藏着不停煽动的耳朵,好像在分辨远处的动静,发现危险以便逃之夭夭。与梅花鹿相似的狍子,则没有那么聪明,整天蹦蹦跳跳地在林内穿梭,它是长白山森林里最常见的“傻狍子”。

多年来,因长白山管委会对这些野生动物充当“保护伞”,才有了这些野生动物在这片广袤森林中繁衍生息的今天。近年来,随着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先后布设人工仿真孵化巢40个,全力确保幼鸭孵化巢穴充足。今年,秋沙鸭回迁了33只,在14个孵化巢,产蛋132枚,成功跳巢幼鸭90只,入巢率高于历年数据。每年多次开展专项“清区”行动,依法打击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使保护区林内生态不断改善,野生动物的数量不断攀升,截至目前长白山野生动物种类达到1556种。

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保护处处长郑依国介绍,长白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是贯穿全年的,从春季开始就做出了冬季反盗猎的行动方案。按照行动部署方案,各级巡护人员分别在各个辖区开展日常巡查和野生动物监测工作。一方面是为了野生动物监测工作,另一方面严防各类非法入区人员盗猎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今年四月份开始通过“爱鸟周”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的活动,旨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充当野生动物的“保护伞”,就目前来看辖区内居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都有显著的提升。就目前来讲,保护中心先后接到举报电话和求助电话,对远程保护野生动物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也成立了救助站,在2021年救助站接收野生动物21起,放归自然5起,救护野生动物19余种,救护率达到100%,治愈率也达到了80%以上。辖区内野生动物在最近几年也保持着稳定旺盛的繁衍状态。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