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绘文|赏青铜国宝,品文化之美

  更新时间:2024-09-13 08:35   来源:新华社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秦岭南屏,渭水中流。宝鸡,位于八百里秦川西端,古称陈仓。周人从这里发祥,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先河。千年历史传承,文脉绵延不绝。

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走进展厅听取当地周秦时期历史文化介绍,仔细察看何尊、逨盘等珍贵青铜器,了解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情况。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文物48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02件,尤以周秦青铜器著称于世。这些古老精美的鼎、簋、尊、盘,以及铸刻于其中的铭文,讲述着中华礼仪之邦的深广源头。

一座青铜器博物院,就是一部厚重的“青铜史书”。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改变了矿石的属性,开启了青铜时代。凝聚了古人先进技术的青铜器,为后世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

何尊,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镇院之宝”,上圆下方,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腹部装饰有兽面纹,粗大卷曲的兽角翘出器外,颇有腾跃欲食的动感,是西周早期一件不可多得的青铜酒器。

何尊的内底铭文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何尊上的“中国”,不仅仅是地理概念的标注,更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现展出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㝬簋号称“簋中之王”。圆形簋身与方形底座相连,簋内铸有铭文124字,由此得知它是西周第十位天子周厉王姬㝬为祭祀先祖、祈神降福而作。

这件青铜器是被称作“青铜史书”的逨盘。盘内铸铭文372字,完整记录了单氏家族八代人辅佐西周12位周王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重要史事。从铭文中可看出,周人将家族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也是后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基础。

四十三年逨鼎共出土10件,大小不一。这是体积最大的一件,器内壁铸有铭文316字,讲述了周宣王43年,逨被提拔为官司历人,相当于现在的监察官。周天子告诫逨要施政谨慎、依法处罚、明辨是非、廉洁从政。这与《周礼》中的“六廉”——廉善、廉能、廉敬、廉法、廉正、廉辨相互呼应。

这件逨盉造型精美,构思奇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器身盖首为凤鸟,凤首高昂,展翅欲飞。盖与器身连接处是一只歪着头向上攀爬的老虎,盉的鋬手是吞云吐雾的龙首。整个器身由四个龙首支撑而起,灵动稳健,展现了一幅龙腾虎跃凤呈祥的吉祥画面,使庄严肃穆的礼器增添了几分生动活泼。

这件伯各卣是西周早期青铜艺术珍品。器身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相结合的装饰工艺,使整器显得华丽精美、纹饰立体而繁缛。精美的纹饰、高超的铸造技术,处处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独具匠心,足见西周青铜铸造工艺之高超。

这件秦公镈是大型打击乐器,器身有135字铭文,记述了秦襄公被周平王“赏宅受国”的历史,以及文公、静公、宪公三代治国兴邦的业绩,是研究秦国早期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青铜器藏礼于器,以器述史。历经岁月洗礼的国宝重器,向后人娓娓述说着古老的智慧。如今,这些厚重的礼器,正通过数字化、研学、文创等多种形式“活起来”,辉煌灿烂的周秦历史和震古烁今的青铜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


原标题:学习绘文|赏青铜国宝,品文化之美


来源:新华社

作者:李亚楠、邹竞一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