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观察丨接连考察两省区,总书记重点部署这项工作

  更新时间:2024-06-24 15:56   来源:央视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20240622224049782.png

6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青海、宁夏两地考察。在深入西宁的学校、宗教场所以及银川的社区实地调研后,总书记对两省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作出重要部署。

《时政微观察》梳理发现,对于两省区的重点工作,总书记都强调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

青海要“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

宁夏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总书记的重要部署,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维。

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时政微观察》为你解读。

——两省区生态环境地位重要而特殊

青海有着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有长江、黄河、澜沧江3条大河发源地的“中华水塔”三江源,有雄亘其间的祁连山脉……既是丰富的生态资源宝库,又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国家发展全局中有着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青海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两会青海代表团审议,多次谈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2016年,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

2021年,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湖二郎剑景区

此次考察,总书记为青海的生态保护工作划重点——

“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

“典范”一词,饱含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宁夏是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

再看宁夏。

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长期以来润泽着这里的百姓。自汉唐以来,这里就开渠引水、开荒拓田,被誉为“塞上江南”。除了黄河这条“母亲河”,宁夏还有被称为“父亲山”的贺兰山。作为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贺兰山守护着西北、华北生态安全。

2020年6月在宁夏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贺兰山东麓的黄河滩区。远眺巍巍贺兰山,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生态修复要付出很大代价,但不能有丝毫含糊,必须下大气力抓好。

△流经宁夏中卫沙坡头区的黄河

此次在宁夏考察,总书记进一步指出——

“保护好黄河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的生态环境,是宁夏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要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和盐碱地综合治理,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

——两省区资源禀赋独特

青海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之一。

2016年8月到青海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第一站就来到察尔汗盐湖。

“采盐船是国产的吗?每天采卤多少量?”“循环经济动能采用清洁能源吗?”总书记沿栈道步行至盐湖边,察看现代化机械采盐操作,了解盐湖资源储备保护、开发利用等情况。他强调,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务必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察尔汗盐湖

“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此次考察,总书记再次强调。

如何依托当地生态特点与优势发展产业?总书记指明方向——

“要有效集聚资源要素,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坚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手抓,广泛应用新技术,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宁夏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国第一。

对于宁夏的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同样作出新部署——“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构建体现宁夏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上一次到宁夏考察时,总书记顶着烈日,走进了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

该生态观光园有不少创新做法:稻田既种稻又养鱼养蟹,鱼蟹反过来给稻田施肥;农民土地流转,加上务工和入股,既是工人又是股东;游客既可以观光游览,又可以品尝美食、购买农产品。这是一条完整的生态链,也是一条延长的产业链。

总书记强调,推动农业转型发展是宁夏推动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宁夏要珍惜黄河水资源,注意解决好稻水矛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的种养业。

△宁夏拥有我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

此次考察,总书记除了要求宁夏精耕细作、持续发展“现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产业,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还强调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理念。

——为了各族人民更幸福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青海、宁夏之行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在下月召开。这次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青海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近50%;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满族、蒙古族、壮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群众在这里共同生活。

从全国来看,民族地区资源富集,潜力巨大,但在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方面存在差异,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居民在创作剪纸作品。

在两省区,习近平总书记都谈到了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青海——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宁夏——“要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改革。”“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学生操作自己组装的机器人。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银川市长城花园社区所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各族群众、家家户户都是我的牵挂。希望你们把家庭建设搞得更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共同奋斗,一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观庄乡阳洼村村民在排练扛社火。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连续考察两省区,聚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出党中央推动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原标题:时政微观察丨接连考察两省区,总书记重点部署这项工作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