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3版:新中国“吉”精彩

古籍新生传文脉 全民阅读满书香

本报记者 王学新

在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参观者在这里看书,买书,听书,“玩”书,充分体验到了图书的魅力。 (资料图片)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吉林省图书馆用一场“古韵传承——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活动与读者朋友们一同喜迎国庆。雕版印刷、线装图书制作、识古文等体验活动让读者走进珍品古籍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场馆内鲜艳的五星红旗,也烘托出举国同庆的热烈氛围。

世纪积淀,风华正茂。作为我省的文化名片,吉林省图书馆于1909年成立于吉林市,新中国成立后,于1954年迁至长春市,1958年建成并试运行,1960年正式开馆。2008年,省委、省政府投入5.49亿元在南部新城市政府旁建设新馆,2014年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53713平方米,年服务到馆读者约140万人次。

数十年来,吉林省图书馆一直致力于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使命,收集馆藏文献460余万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内图书、期刊、报纸、杂志等出版物的全面收集,为我省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十年来,吉林省图书馆更是主动肩负起古籍保护利用、推进全民阅读、文化数字化建设等主体责任,并取得丰硕成果。

2023年,吉林省图书馆“镇馆之宝”宋赣州州学刻本《昭明文选》出版,再现了宋代书籍原貌,成功让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这归功于“从保护中传承、传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的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新思路。早在2017年吉林省图书馆就完成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登记馆藏古籍线装书23万余册,并出版《吉林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2018年开始全面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古籍数字化加工和影印出版工作,年出版古籍图书百余册。2023年又成立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中心吉林省图书馆传习所”。在吉林省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一册册古籍在他们手中重新焕发“生机”。

作为吉林省阅读推广的主要引领者,早在1995年吉林省图书馆就创办了“休闲时光话读书”主题讲坛,在全国开创了图书馆办讲座的先河,30年间讲坛陆续更名为“长白山讲坛”“文化吉林讲坛”并延续至今。2018年“黑土地上流动的讲堂”更是荣获全国图书馆文化扶贫乡村振兴案例一等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文化扶贫的时代使命。近年来,吉林省图书馆又创办了“吉图荐书”“换书大集”“粽情端午”等品牌阅读活动,携手全省公共图书馆向社会推介优秀作品。以吉林省图书馆为核心的品牌阅读活动在全省形成了极强的阅读吸引力、号召力,有力推进了吉林省全民阅读书香社会建设。

2023年,吉林省图书馆接待网站访问读者约270万人次,这离不开吉林省图书馆大力推进的文化数字化建设。多年来,吉林省图书馆建设了《吉林省红色历史文化专题数据库》《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等多个极具吉林地方文化特色的媒体资源库,自建数字资源190TB,整合各类文化数字资源420TB,为文化数字化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以来,吉林省图书馆又以自建数字资源为基础,采取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及标签标引等技术手段,对资源内容进行精细化加工,建成智慧图书馆知识平台,为读者数字访问提供重要支撑。文化数字化建设不仅让吉林省图书馆走上了优化服务转型升级的快车道,也为吉林省文化强省建设插上了“数字翅膀”。

谈及未来,吉林省图书馆馆长张勇称:“立足新时代,吉林省图书馆将继续秉承‘学术立馆、服务兴馆、人才强馆、合作活馆’的办馆理念,以坚守责任之心践行使命,最大限度地释放图书馆社会价值,引领全民阅读。”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