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和龙大洞遗址:

揭示东北亚地区古人类演化历史

本报记者 纪洋

“石锤、两面器局部磨光的尖状器、修边斜刃雕刻器……”和龙大洞遗址发掘出来的石叶和石核,虽已斑驳陈旧,却依然能从中感受到先民们的勤劳与智慧。自2021年,“吉林东部长白山地区古人类遗址调查与研究”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在这里实施以来,相关调查与发掘在古人类遗址分布、黑曜岩产源探索、石叶、细石叶技术起源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对于揭示东北亚地区古人类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和龙大洞遗址位于和龙市崇善镇大洞村。遗址在长白山东麓地区,图们江上游的左岸,正处于图们江与其支流红旗河交汇处的平缓玄武岩台地上,西距长白山天池约80千米,北距和龙市约40千米。

现有发现表明,和龙大洞遗址是目前东北亚已发现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拥有中国长白山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年代最早、最清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序列,是东北亚最早开发利用黑曜岩原料的遗址,拥有东北亚最早的细石叶技术产品和刃部磨光石器,是近年来东北亚旧石器考古世界级的重要发现。2023年,“吉林和龙大洞遗址——发现东北亚古人类演化扩散证据”项目入选为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上世纪六十年代,安图县石门山洞穴发现了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揭开了长白山旧石器考古的序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通过野外调查与发掘,陆续在长白山发现了大量包含石叶和细石叶技术产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长白山旧石器考古正式走进了中国旧石器考古的舞台。此后,在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支持下,在一大批青年考古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欧亚大陆最东端东北—西南走向的长白山已经成为东亚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和龙大洞遗址最早发现于2007年,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202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局组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辽宁大学等多家单位对该遗址开展了连续三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省文物局文保处处长张轶峰介绍,“和龙大洞遗址年代距今5万—1.5万年,考古发现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至今出土石制品及动物化石近5万件。”

和龙大洞遗址考古发现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第一期遗存年代距今5万—3万年,主要为简单的石核—石片石器,伴生大量动物化石;第二期遗存年代距今2.8万—2.4万年,出现以石叶为毛坯的早期细石叶技术产品,工具类型以雕刻器为主,还发现了目前中国北方年代最早的局部磨光石器和压制剥片技术产品,表明长白山地区是中国细石叶技术起源的关键区域;第三期遗存年代距今1.7万—1.5万年,主要为细石叶技术产品,工具类型以雕刻器、端刮器为主。大洞遗址清晰地展示了5万年以来该地区石器工业从小石片向石叶—细石叶技术转变的重要过程。

“今年是我们对和龙大洞遗址连续第四年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本年度将发掘100平方米,主要位于遗址的北侧。目前我们已清理到第四文化层的下部,发现了一处人工遗迹,可能是古代人类的庇护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此外,在第三文化层,发掘一件赤铁矿原料的雕刻品,距今1.7万年左右,这件雕刻品非常罕见,对于我们理解古代人类的精神世界和象征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龙大洞遗址考古领队徐廷介绍,“今年我们已经出土文物三千余件,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开展遗址的年代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工作,进一步将遗址的年代框架、环境背景以及文化序列搞清楚。”

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社江表示:“围绕长白山地区的考古调查与研究能够被国家文物局列入‘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之中,足以说明长白山旧石器考古所具有学术价值以及政治社会意义。如今,长白山地区旧石器考古已经形成稳定的研究队伍,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模式已初步建立,第一个五年周期尚未完成,就已经培养中国科学院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和辽宁大学硕博士研究生10余名,累计接纳考古实习学生100余人次,逐渐成长为中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又一个学术热点地区,让我们看到该地区持续产出重大学术成果的潜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