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贡献学术力量

肖钊 李尚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机构、学术出版平台要同向发力,坚持筑牢学术根基、锤炼精品力作、融汇古今中外、构建话语高地,不断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学术力量。

筑牢学术根基,引领学术创新。基础理论研究是学术发展的根基,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关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必须持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在各自学科领域强化概念范畴、基本原理等方面学习研究,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提出原创性、标识性观点理论,为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学理支撑。坚持自立自信,坚定不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不断拓宽理论视野、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坚持守正创新,既保持学术严谨、厚积知识底蕴,也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推进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着力推出更多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学术成果。进一步优化学术评价体系,减少对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单一指标的过度依赖,更加重视研究成果的质量、创新性和社会贡献度等。强化学术期刊等作为学术成果重要储备库与学术交流平台的角色定位,切实促进知识积累、观点碰撞与学术共识的形成,有效提升学术整体质量与影响力。

锤炼精品力作,诠释中国智慧。学术精品和传世力作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价值,更具有广泛传播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系统梳理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深入挖掘其中的学术价值,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着力提炼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并将其融入学术研究中。实践中,既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也要进行现代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深刻而生动地展示中华民族在历史、文化、哲学、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独特贡献和智慧结晶。以学术期刊发展为例,应更好引导和鼓励研究者坚持“两个结合”,科学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挖掘原因、总结规律、预测趋势,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鲜活经验和成功模式,产出更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国独特的思想智慧。

融汇古今中外,构建宏大视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广泛吸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成果。中西文化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要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助力拓宽视野、丰富思想,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多元化理论支撑。同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为中国自身发展服务,而且要为世界发展服务、为人类文明进步服务。因此必须进一步拓展视野,深化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文化理解和认同,在与其他国家学术交流互鉴中共同推动全球社科研究的发展和繁荣,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中应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遵循期刊建设发展一般规律,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紧跟时代步伐,聚焦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等全球性重大理论和前沿问题,为理论创新及现实问题的解决贡献更多学术力量。

构建话语高地,传播中国声音。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在传播中国声音、提升国际话语权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应持续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内容,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成就和治理经验。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丰富鲜活的波澜壮阔的创新故事、创造故事、创业故事,助力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持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感召力,切实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学术期刊等学术交流展示平台应以集群式发展壮大自身力量,着力建设自主可控的国际传播平台,加强对国际学术规范和话语体系研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规则制定和话语体系构建,打造学术高地、话语高地,为提升中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