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3版:要闻

给湿地补水 让生态更优

——记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团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章光新团队

本报记者 徐慕旗

在不久前公布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东北地区跨流域水资源高效调控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章光新团队是该项目的参与团队。

7月2日,记者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见到了章光新研究员。“这次参与的项目能够获奖,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多年来,我们团队持续深耕多水源综合利用的湿地生态补水技术研究,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为本次获奖项目提供了支持。”章光新说。

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对调节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东北地区是我国湿地主要分布区,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了供需矛盾;同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湿地面临着干旱缺水和水质恶化的严峻现实问题。因此,给湿地补水,是维持其生态健康的关键环节。

章光新团队主要聚焦湿地生态水文与水资源管理研究。“我们的研究以恢复湿地合理的水文情势、安全的水质标准为目标,保障流域湿地生态用水量和良好的生态功能发挥。通过多项指标,我们科学评价了吉林西部湿地功能,由此确定了湿地生态补水等级次序。在补水过程中,我们充分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除了常规水资源外,将洪水、农田退水等都利用起来。”章光新说。

查干湖是松辽流域典型湖泊湿地,也是章光新团队的重点研究对象。多年来,团队构建了“查干湖水文-水动力-水质-生态响应综合模型”,提出了基于查干湖水质/水生态控制目标的多水源生态补水方案,为查干湖生态补水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流域湿地多水源配置与调控提供了科学支撑。

吉林西部密布的湖沼,是团队的“露天办公室”。“每年5-10月是植被生长季。我们要在此期间持续开展采样工作,主要针对水质、植被、浮游生物进行采样分析。”团队成员刘雪梅说。

在一间储藏室里,堆满底泥、水体、植被等各种湿地样品。刘雪梅向记者展示了各种采样工具。她拽出一个拴着长绳的金属大爪说:“这是‘抓斗式底泥采样器’,水面之下的采样工作就全靠它了。”记者提了提,有十几斤重。“抓取底泥以后会更沉,我们得合力往上拽。” 刘雪梅说。

顶着炽烈的阳光,乘着摇摆的船只,忙碌着采集样品,有晕船的就提前吃上晕船药,在水面一漂就是一上午……这就是团队成员的工作常态。

团队成员吴燕锋2020年博士毕业后就留在东北地理所工作了。“我的研究方向是湿地恢复保护与农业生产协同可持续发展,通过恢复湿地功能,使其充分发挥水文调蓄和水质净化等作用,为农业供水安全提供支撑。我们的研究工作虽然辛苦忙碌,但大家都乐在其中。东北地区既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重要湿地分布区,能够尽自己所能为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湿地生态保护助力,这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吴燕锋说。

“我是安徽人,来吉林学习工作已经30多年了。”章光新说,“这么多年来,我们针对生态水文的研究成果不仅越来越丰富,更为河湖连通工程尽了一份力,这也为团队持续研究带来了动力。现在,我们团队有20多位成员。随着省内人才政策和科研环境越来越好,还会有更多人才愿意留下来,心无旁骛地搞科研。我们的队伍也将继续壮大,为东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