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好作品

念故人 寄情思

孙艺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场春雨淅淅沥沥、如丝如缕、缠缠绵绵地下了上千年之久,杨柳返青草木吐绿之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也在细雨中漫漶、滋长……

中国人讲究圆满,喜吉纳福,传统节日的礼俗也多蕴含此意。独独清明似乎与众不同,祭祖扫墓、追思故人,人人心生悲戚、面露哀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的祖先,能使民风淳朴、仁厚。清明祭扫既是中华传统美德“孝道”的传承,又展现了中国人认“根”、认“祖”的文化特点。

《淮南子》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我国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在早期“观象授时”时期,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

古人发现,天上星斗的变化与四季轮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是随着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当北半七星的斗柄指向“乙位”时,即为清明。此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草木萌动百花竞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如今清明节所形成的祭扫、踏青、插柳、吃青团等习俗,其实是由清明节气、上巳节以及寒食节融合交汇而来。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又被称为禁火节,是古人祭拜祖先的日子,有吃冷食的习俗。人们耳熟能详的介子推“割股充饥”的故事,常被引作寒食节的起源。寒食节因与清明节时间靠近,逐渐融为一体,清明祭扫即由此来。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早期民俗为“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边沐浴,洁净身体祛除不祥与疾病,有祈福之意。后演变出王公贵族、文人雅士临水宴饮的活动,“曲水流觞”即诞生于此种游乐之中。随着朝代更迭、社会发展,文化上逐渐出现崇尚自然、纵情山水的倾向,上巳节祓除的内容减弱,迎春赏游之意渐浓。

唐朝崔颢在《上巳》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帝城上巳节的热闹景象——清晨人们纷纷在水边进行祓禊仪式,乐声盈耳,挤挤挨挨的人流拥上浮桥观看盛典,时候已经不早,人群仍旧热情不减,饶有兴致继续赏玩。“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

如今,清明节踏青郊游的风俗,便是由上巳节演化而来。

春分过后天气渐暖,但气温反复无常,空气中依然残留寒凉的气息。至清明才算真正进入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时节。正值阳春三月,春山如黛,春水盈盈,习习春风撩拨枝间的花叶,送来阵阵香风,如此明媚春光怎可辜负。

人们穿上轻便衣衫,扶老携幼呼朋唤友,逐春踏青陌上放歌。广阔舒展的春日里人流如织,露营野餐、泛舟湖上、登高远眺,不知名的鸟儿们在身边飞落、追逐,这边啁啾、那边呖呖,银铃般摇响大自然的多重奏。一抬眼,放飞的纸鸢似一幅幅生动明丽的儿童画,安安静静镶嵌在清澈瓦蓝的天幕上,让人不禁心生感慨:人间美好,万物可爱。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洁白如雪的梨花,清雅绝俗,清明风起,点点飞洒,渲染出思念的轮廓。清明,落在了一年里最美的时节,却也是所有节日里最伤感的一个。

清风化雨,情意缱绻,一面是逝去,不忘先人恩泽,岁岁铭记,氤氲着“思故”的悲;一面是新生,又是一年春芳菲,万物吐故纳新,处处涌动着勃发的生机,一派欣欣向荣。

勿忘清明,且惜当下。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