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东北风

探访抗联密营

于小芙

蒿子湖密营纪念馆

魏拯民密营遗址

去年十月,秋风的肃杀之气扫荡着残叶,在寂静中发出沙沙的响声。游客的探访旺季已过,眼前是寂静空山。伟岸的杨靖宇将军塑像不说话,眉宇坚毅,展望的是更远的远方;巨大、沉重的碾盘不说话,销蚀的纹理满布沧桑;饮马池目光青涩,仿佛仍能看到矫健身影,战士在这里休憩战马,擦亮武器。

沿蜿蜒山路一直向上,过一座木板桥,踩着木质梯子,登上树梢的瞭望哨。鸟窝一样的瞭望哨将周遭尽收眼底,淡粉色的曲折道路,高高低低的群山。仍能感受到当年的目光,从慌乱、凌厉、仇恨,终归于安详。向南几步,手机会接收来自白山市电信发来的消息。这座山冈是吉林市与白山市的交界,桦甸在北,靖宇在南。当年,杨靖宇将军率领抗联队伍转战于松花江畔、长白山麓,曾以此为驻地。

重新恢复的密营有被服厂、军械修理厂、磨坊等。不过这只是功能上的,外在形象并无差别,只是一个个依山而垒的木刻楞、马架房或是地窨子。戗子内有火炕,烟囱是空心木的,是典型的暖戗子。从瞭望哨的山顶下来,山坳里就是杨靖宇的作战指挥所。一个很小的地窨子,“房”顶布满青苔,旁边有几株松树,地下落满松针。地窨子很矮,要蹲下来才能看到内部,里面阴森潮湿,对他的身形来说这里太过窄小了。山里的风很诡异,不知从什么方向刮来,打着旋儿,搅起一团落叶,让人眼鼻酸涩。

地窨子是依山而挖的土坑,以木楞为支撑的穴式、半穴式住所,上面通常覆盖树皮、兽皮或是干草。至少在一两千年前,先民们就有了“夏则巢居、冬则穴居”的居住习俗,住在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多是如此。当地人出于农耕、防盗、渔猎、采摘的需要和省时、实用等方面考虑,使得这种居所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后。

“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魏拯民、陈翰章等创建东北抗日联军,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在山林之中建立秘密营地,发展抗日队伍,保存战斗力。仅在桦甸就有考证记载密营十余处,磐石、靖宇(原濛江)等长白山一带都有为数不少的密营,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杨靖宇蒿子湖密营、魏拯民小二道密营。

蒿子湖密营,又称“南岗头”“大顶子”密营。在松花江西老龙岗山脉的密林中,襟江环山,山高林密。1939年2月,密营附近的一路军警卫旅、少年铁血队来到密营,与四师指战员欢度春节。“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战士们高唱《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此时距离杨靖宇牺牲还有一年的时间。

二月柳条正要返青,战士们面带喜悦:山林要关门了,咱的好日子来了。遮天蔽日的树木是天然的屏障和住处,灰菜、蕨菜、蘑菇、橡子都是“饭”。吃灰菜会肿脸,橡子苦涩,让胃肠干燥,这些可以克服,那时的密营还没被敌人找到,还是安全的。有个小战士挖了几棵野芍药花栽到戗子边上,精心浇水、照料。

吉林山区进入十月就入冬,要穿起棉衣,直到第二年的五月冬天才算过去,即便是六月,在山阴处仍能见到残雪。冬天,实在是漫长。

漆黑的山冈,东北风刮着树梢,奔波一天的战士围坐在火堆旁。总结一天的得失,展望明天行程,唱歌鼓舞士气。留一个值班员照看火堆,其他人躺在雪地上,慢慢进入梦乡。

杨木爱爆火星,不能用;暴马子树,很容易着起来,爆火星也最厉害,像鞭炮似的;比较好的是桦树、榆树、水曲柳。值班战士负责往火堆上加木块,还要看着雪地上熟睡的人。闻到布煳味时他就会喊:是谁烧了衣服了?后来生火也是不可能了,敌人会循着火光赶来。

冷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没有吃的。

豆饼这样的牲畜饲料是袭击日本人的木营、油坊获得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烤来吃,在火上烤香,早上和中午吃,比较耐饿;另一种是炖起来吃,汤是汤水是水,喝个水饱,方便入睡。然而这样的奢侈品并不多见。常见的是橡子、树皮、草根,掺上少量的粮食磨成粉,变成可以果腹的好东西。“讨伐队”围剿最为残酷的时段,战士们无处藏身,不能生火,把食物磨成粉或煮熟都是不可能。几天吃不上一顿饭是常事,“买一斤盐和一双水袜子,比登天还难”。据日伪档案中记载:有几个背枪的人在地头正要和农民交易白菜,被守备队冲散,留下一具尸体、几道血迹。他们“剿获”的物资里登记详细,棉衣、毛毯、苞米碴子、小米、铁罐……

“集团部落政策”残酷地切断抗联补给线。在距离魏拯民的小二道密营戗子五六米的地方,有一堆剥过皮的小松木杆,20世纪60年代时堆积得很高,后慢慢腐烂。另有数株站立的剥皮小松树,至今仍在。这些小树的树皮曾经慰藉过魏拯民病弱的胃。在魏拯民的遗物中有剥树皮的工具。

战士们面色青灰,体力严重透支。偶有一次,他们缴获了一头牛,饱餐后他们面色红润,恢复了活力。有的跑到江面上,端详自己的模样,还用雪搓了搓脸上的污渍:小伙子真精神啊,不愁找媳妇了。

转战密林深处,有人走着走着一头栽下去,再也起不来了。当时的抗联遭遇的是灭顶之患。

杨靖宇他们送出的信件杳无消息,当时的他们被日本关东军重兵条块分割,身陷重围,孤立无援。

抗联以密林做根据地,与敌人斗争,与土匪周旋,交流时大量使用暗语。这些暗语又因不同的队伍有相应的差别,“李二兔羔子去打猎”这句话的真实含意已无人可以破解了。“兔羔子”是林区人常用语,与“兔崽子”相比,不那么咬牙切齿,多了几分戏谑,甚至是亲昵。李二又是谁?去打猎,是示意有敌情还是去发起某次攻击?只是臆想和猜测已是玄机处处。这句暗语写在一段榆木上,1952年秋天被探查者发现,地点正是蒿子湖密营。这是抗联密营留给人们的又一谜题。

山里的太阳落得早,从山上走下来时太阳已经隐没到山后,投下大片的阴冷。我坐在台阶上,吃了带来的凉馒头,喝了几口保温杯中的热水。冷风吹过脖颈,“呀”的一声鸟鸣掠过耳际,不禁头发倒竖。如果是一声枪响呢?如果是敌人的怪叫呢?我站起身,加快脚步,直到看到杨靖宇将军高大的塑像,才松一口气。

搭乘一辆车,车程一小时到达一个小镇。镇上集市正热闹,萝卜、白菜、葱、粮食,堆积如山。在两山的空隙处橙红的霞光投过来,温柔地注视着眼前光景。牺牲在山中密营的人啊,这一定是他们的遗产。

(本栏党史顾问:孙太志)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