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2版:要闻

机械化采收效率高、成本低,破解了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困局——

土龙村鲜食玉米收获忙

本报记者 孙翠翠

收获期短,人工抢收成本高,一直制约着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

9月4日8时许,梨树县小城子镇土龙村利民合作社的大地里,一台红色联合收获机缓缓前行。摘穗、输送、集箱、装运,一气呵成。

“机械化采收效率高、成本低,破解了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困局……”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副所长路明介绍说。

9时许,联合收获机完成了1公顷的收获任务,第一批新鲜的玉米穗被送往加工厂。

“及时采收、加工是保障鲜食玉米品质的关键,错过了最佳采收期,我们就无法加工出高品质的产品……”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收获之困是制约鲜食玉米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虽然种植鲜食玉米的收益是种植普通玉米的1.5倍,但收获之困,让农户们“望而却步”。

“必须在5天之内完成收获,不然玉米就会因跑浆而卖不出去。但因缺少收获机械,只能靠多雇人,现在人工可太贵了……”利民合作社理事长王长宏道出农户之痛。

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2022年,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500万亩,被誉为21世纪的黄金食品,市场需求旺盛。

收获之困,如何破局?

多年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集聚体系育种、机械等多学科优势力量,协同开展鲜食玉米收获机研发工作。

“利民合作社使用的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正是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春玉米机械化岗位团队的研制成果。它攻克柔性低损摘穗、果穗无损输送、杂余清选粉碎、铰接转向静液四驱、全液压驱动电控、故障监测诊断等技术难题。一台机械便可完成摘穗、输送、集箱、自动卸粮联合作业,具有损伤少、反转清堵快、脱困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孙士明告诉记者。

12时许,合作社完成了4公顷的收获任务。

“一台收获机一天能抵得上120个农民同时采收,又鲜又嫩的玉米穗基本没有损耗,直接装车送往加工厂,12个小时内可完成加工。不仅保证了质量,成本还降了接近50%……”王长宏难掩兴奋。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