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11版:区域传真·白山

生态文旅天地阔

——靖宇县打造“心往长白山 松花江上游”文旅品牌纪实

王丽 佟鑫 丛逸冰

靖宇县以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的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全力打造“心往长白山 松花江上游”文旅品牌。

2022年9月21日,松花江生态旅游风景区水上旅游航线正式通航运行,乘船的游客络绎不绝。

蓝天白云,绿草茵茵,图为松花江畔的映山红广场。

中国·松花江旅游季暨第二届松花江冬捕文化节上头鱼拍卖场景。

靖宇县充分发挥松花江-长白山沿线生态旅游带节点城市的区域文旅资源优势,精准聚焦靖宇县深入实施“红、绿、金、银、蓝”五色旅游项目,扎实推动松花江沿线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白山湖仁义风景区。张靖远 摄

打响一个文旅品牌,带活一座城市发展。8月18日至20日,2023中国·靖宇首届松花江音乐节在靖宇县松花江生态旅游风景区——映山红广场燃情唱响,为靖宇乃至全国再添一个重量级音乐节IP。

本届音乐节由靖宇县资产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靓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举办。围绕“拥抱”主题,共制定了3天不同风格的演出阵容,重磅级嘉宾唐朝乐队、赵传、许巍、郝云、二手玫瑰、水木年华等国内26组艺人为乐迷朋友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生态与文化和谐共存,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心往长白山 松花江上游”的文旅品牌在此大放光彩。近年来,靖宇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抢抓省市发展机遇,擦亮松花江“金字招牌”,全力推动松花江旅游提档升级,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谋求跨越,全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把握契机,高位谋划

位于长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的靖宇县,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矿泉水、道地药材、矿产、旅游等资源富集,拥有着建设生态强县的强力支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靖宇依托生态资源,抢抓重要政策机遇,乘势而上,高标准谋划松花江旅游产业。

作为“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长通白延吉长避暑冰雪旅游大环线”“白松长通至辽宁(丹东港、营口港、大连港)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靖宇县围绕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的创新示范区这一核心目标,不断强化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共享生态红利三个方面的创新示范,在高水平建设长白山生态廊道桥头堡、松花江经济带新引擎、“一山两江”开发开放新门户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奋力在深度融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牢牢把握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有利契机,深入实施“一山两江”品牌战略。紧盯构建大长白山生态经济圈和推进白山市、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一体协同发展重点任务,坚持把发展松花江旅游作为融入长白山北部生态经济区的重要载体,高举高打“心往长白山 松花江上游”文化旅游品牌,持续推动长白山、松花江旅游景点“串珠成链”,全力构建具有靖宇特色的长白山—松花江经济带。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靖宇找准定位、锚定方向,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各项工作蹄疾步稳,松花江旅游新时代成功开启。

特色引领,全面提升

走进靖宇县花园口镇哲学小村的“素筑”民宿,时尚现代的装修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典雅舒适的客房、考究精致的餐厅、新颖别致的室外花园,KTV、棋牌室、烧烤区等一应俱全……

“我们今年加大投资力度,扩大了民宿的面积,设置了儿童游乐园、共享农业基地、红色体验一条街等项目,借助松花江优势资源,实现更好发展。”吉林省王安文旅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殿赋告诉记者,高端的“素筑”民宿去年入住率达百分之七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也增强了投资信心。

靖宇县把自己放在长白山北部地区全域旅游总体布局中谋划思考,与松花江旅游集团深度合作,进一步完善四季旅游模式,持续拓展延伸“红、绿、金、银、蓝”五色旅游链条,高标准开发“松花江三峡”,全面启动“吃住行游购娱”一船通旅游新业态,让游客尽享白山松水美景,更好兑现良好生态价值。

——以红色文化为底色,打造松花江红色旅游,建设东北抗联特色小镇,谋划建设东北“红街”、影视基地和东北抗联诞生地研学走廊项目;

——以绿色山水为本色,打造绿色松花江旅游,深度开发80公里游船线路,完善提升沿松花江旅游基础设施功能,精心打造花园口旅游小镇,实施沿途村庄改造,为松花江旅游做好配套;

——以金色丰收为基色,打造年俗节、冬捕节、音乐节、蓝莓节等十大节庆主题活动,推出多种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文旅活动,不断提升中国·松花江旅游季品牌影响力;

——以银色冰雪为特色,将“冷资源”打造成“热产业”,全力谋划实施冰雪产业项目,谋划建设南山冰雪休闲度假区、滑雪学校、长白山靖宇青少年冰雪训练基地综合训练馆。持续开展“玩冰嬉雪 江畔寻年”等系列冰雪活动,以此带动松花江上冰雪旅游产业发展。

——以蓝色体验为亮色,打造空中旅游业态,加快推进旋翼机项目,全面开启松花江水陆空立体旅游新模式。

在不断延伸“红、绿、金、银、蓝”五色旅游链条的基础上,精心做好品牌策划、宣传、推广。积极争办“长白山之夏”“长白山之冬”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映山红节、游船节、露营节、音乐节等沉浸式体验,大力开展森林康养游、水上赛事游、运动休闲游、民宿度假游、乡村体验游等旅游项目,全力打响“心往长白山 松花江上游”文旅IP。

松花江文旅航线于2022年9月18日正式通航运行。单程短途航程9公里,长线航程62公里。航线开通以来,建有停靠码头4个、戏水娱乐区码头1个,配备游船14艘、体验船18艘,分设普通游船、豪华游船、特色餐船、画舫船等多类别,可满足1000余人观光体验。为丰富游客体验,今年景区新增了摩托艇、动力竹筏、空中飞人、网红酷酷鸭、网红独角兽等全新水上体验项目,开通了长线航程的高端体验产品,并在松花江营地游客服务中心和仁义服务区设置了餐饮区、露营区、戏水区、观景区、垂钓区,以及房车便利店、房车咖啡屋等休闲娱乐场所。

游客乘船游江,沿途景色涟漪。一路顺江而下,一幅幅“油画”映入眼帘,层层波纹顺着船只翻涌开来,“船只顺流而行,美景坐收眼底”,山水间的风光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松花江生态风景区还开发了松花江生态研学、地质研学、水生经济作物研学等系列研学课程,以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随书本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激发学生对松花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们经常到美丽的仁义风景区来旅游,这里真是山美水美。希望这里的旅游资源开发得更好,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让大家有一个游山玩水的好地方。”作为一名本地游客,李英军对松花江沿线开发寄予厚望也充满期待。

项目带动,持续发力

如何让文化旅游这张“名片”叫得更响?如何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如何让“藏在深闺”的景区景点走向大众,助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靖宇给出的答案是:坚持“项目为王”。文化旅游开发离不开项目支撑。近年来,靖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用大项目、好项目书写靖宇文化旅游发展新篇章,叫响靖宇旅游品牌。

坚持规划先行,与市文旅局共同编制《白山市“一山两江”文旅高质量发展总体策划及三年行动计划》,将全县8个乡镇111个行政村全部纳入松花江经济带建设。

深度激活乡村“沉睡”文旅资源,加快实施总投资4.7亿元的松花江生态旅游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松江村朝鲜族民俗商业街、东北抗联诞生地研学走廊、王家窑滨水营地、长白神庙窑址展览中心等长白山北部生态经济区专项债项目;同步推进以“松花江三峡”为重要节点,以水系沟岔、岛屿为全链条的水上航线建设项目,全力打造集遗址观光、文化体验、康养度假、红色研学为一体的特色文旅产业带。

围绕松花江旅游带开发建设,谋划好靖宇县白山湖景区仁义建设项目。从仁义风景区水面至下游沿线约10公里范围内水域两侧打造红色游、休闲游、娱乐游、研学游、生态游、体验游、亲子游、竞技游共八个板块,建设40余项娱乐体验项目,高标准开发“松花江三峡”,让游客尽享白山松水美景,更好兑现良好生态价值。

加快提升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深入推进抚公线至仁义景区公路等项目建设,力争将花好悦园生态旅游景区创建为省4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松花江生态旅游风景区创建为5A级景区。

文化赋能,彰显底蕴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生态游、乡村游、文化游……融入多种创新元素的靖宇旅游,精彩无限。

近年来,在波澜壮阔的靖宇画卷中,靖宇旅游产业节拍激越、舞步飞旋,发展气场不断升腾——

以中国·松花江旅游季为主题,常态化推进年俗节、冬捕节、开江节、游船节、音乐节、道地药材节、矿泉节、蓝莓节、露营节和丰收节十大主题活动。以节庆助推旅游发展,以活动厚植文化底蕴。

大力实施长白山文化工程,深入挖掘东北抗联文化、长白山民俗文化,聘请全国知名文学家创作松花江文学作品,高质量举办松花江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创意活动征集大赛,在全省范围内征集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全力塑造“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旅游体验形象,进一步提高松花江文创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挖掘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依托杨靖宇将军和东北抗联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建设东北抗联特色小镇,打造东北“红街”和影视基地,对城墙砬子会议遗址进行复原,加快推进靖宇县那尔轰镇东北抗联一二军会师地基础设施等13个红色抗联文化项目,打造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体验基地,全方位“传承、传播、传续”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内涵的东北抗联精神。

深度挖掘松花江流域传统“渔文化”,全面继承和弘扬满族传统歌舞、民族服装和特色饮食等地域文化,加快推动松花江冬捕习俗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逐步探索“非遗+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最大限度挖掘文旅消费市场潜力。

在连续举办的冬捕节中,冬捕文化受到游客的欢迎。极具东北风的音乐,载歌载舞的人们,“渔把头”主持的祭江仪式,身着狗皮帽子、羊皮袄、大棉乌拉毡的渔民们以及一条条鲜活肥美跃水而出的大鱼……冬捕节将渔猎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旅游为体,文化为魂。在靖宇,无数人的“诗与远方”走到了一起,松花江旅游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坚持文旅生态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路上,靖宇一步一个脚印,一路奋进,交出了不负众望的答卷。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