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8版:区域传真·长春

地校院企携手打造全领域协同创新格局

共同推动长春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本报记者 孟凡明 柳青 王焕照

创新引领长春振兴突破发展大会现场。

长春市与部分在长高校院所签署首批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助力长春振兴突破协议。

长春市政府与吉林省科技厅签署厅市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

写在前面: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创新型省份,是时代赋予吉林的历史使命。

作为全省创新发展的主战场,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主阵地,省会长春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8月15日,长春召开创新引领长春振兴突破发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部署,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三年攻坚任务落到实处。

展示发展成果、发布相关政策、签署合作协议、组建战略同盟、形成突破共识、发出振兴宣言……

紧锣密鼓的会议日程中,政产学研协同,地校院企携手,创新引领长春振兴突破发展的大幕徐徐开启。

这是长春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市性会议,也是长春近年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科技创新工作会议。

这是高效整合各类创新要素的探索之举,是贯彻落实东北振兴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务实之策,更是扎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主动之为。

当前,长春已进入全球科研城市50强,全国创新型城市30强。多年来厚积的科技创新之力,迸发出创新发展强大能量。

在这里,49所高等院校、83家科研机构,1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凝聚起追求科创卓越的信心和底气;前瞻性打造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汽车智能集成技术创新中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再添强大助力。

在这里,一汽解放氨氢融合直喷零碳内燃机为优化商用车传统动力提供划时代方案,全国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系统勇攀轨道交通科技最高峰,“地壳一号”钻机将人类“视距”延伸至地下万米,世界最大口径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镜正式亮相,国内首台12英寸晶圆探针台研制成功,“吉林一号”成为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在这里,长光卫星、长光辰芯、金赛药业等24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点燃振兴突破引擎;17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助圆创新创业激情梦想。24名院士齐聚,年留长大学生超过10万人,连续6年人才正向流入,汇天下英才为创新发展扬棹起航。

共话合作、共谋发展、共向未来。创新引领长春振兴突破发展大会翻开新的篇章。

按照长春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对科技创新工作作出新的全面部署,长春将强化创新引领,努力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到2025年,本地转化科技成果数量超过4000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6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000家,全市“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支出年增速超过10%,加快实现从科教大市向创新强市转变。

长春将坚持创新引领突破,以务实行动落实省委部署要求;聚焦共建共享,进一步激活释放创新资源优势;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汇聚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合力;突出企业主体地位,锻造强有力的科技创新主力军;广泛汇智聚力,强化创新人才支撑;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全面营造活力迸发的良好环境,奋力开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创新体制机制。成立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和工作推进专班,构建全市“一盘棋”推进创新发展大格局。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国家自创区、农高区,打造长春北湖未来科学城。加快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和重组,省市共建“长白山实验室”“三江实验室”“吉林省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吉林省科技创新研究院”,锻造战略科技力量矩阵。

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聚焦汽车、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光电信息等领域,推行“揭榜挂帅”机制,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构筑新优势,服务“国之大者”,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全力构建“高校院所+引导基金+创新研究院+产业园区”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各具优势的科技园区,实施“一所一案”“一校一案”,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金。

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组建长春未来科技创新集团,完善种子、天使、科创、产业基金体系,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创新主体梯次培育。持续完善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企业。

抢抓人才第一资源。实施“双融工程”和“长春英才”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打造院士创新创业引领区,力争实现科技领军型人才“百人突破”、产学研创新团队“千支规模”、高校毕业生和产业蓝领“百万集聚”。

征程未尽,盛景可期。锚定创新发展的目标奋跃而上,长春必将在奋力推动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吉林大学——

在服务区域发展全局中彰显新担当

吉林大学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在服务区域发展全局和长春全面发展布局中,不断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健全发展体系,培养优秀人才。积极打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生态,主动搭建推动科技人才发展的广阔舞台。立足长春发展,吸引校友人才。

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特别是基础学科底蕴深厚优势,聚焦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进一步建强用好科研平台。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进一步纵深推进校地合作。围绕长春市振兴突破三年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创新要素协同联动,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高效转化。

全力争取重大科研项目。依托学校的科研优势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发挥院士、领军人才的学术影响力,与吉林省、长春市共同推进,争取相关项目落户长春。全力建设首批科技产业园。全力打造环吉大双创圈。与长春市加快推进吉林省大学生创新企业孵化基地建设,打造以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为核心、学校周边双创孵化载体为辐射的创新创业新高地,打造长春市和吉林大学的科技创新港。

省科技厅——

四个方面同向发力支持长春科技创新发展

省科技厅与长春市共同签署了《厅市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双方将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两区”建设进行常态化会商合作。省科技厅将重点在四个方面同向发力,支持长春市科技创新发展。

共同营造优良科技创新生态。积极支持长春市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支持长春市高校院所和科技企业不断健全科技激励机制,持续为科技人员“松绑减负”。

共同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打造“北湖科学城”,谋划建设长白山实验室和三江实验室,加快推进省科技创新研究院、省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

共同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继续联合长春市持续攻关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难题。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双千工程”实施。

共同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力量。通过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破茧成蝶”专项行动等系列举措,支持长春市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支持长春市扶持培育更多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立足科研优势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始终与长春这座创新之城同奋进、共成长,千方百计加快科技成果充分转化,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为全面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2007年公司团队创建了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经取得中国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2件,产值超10亿元;

去年,在莲花山度假区成立了长春赛诺海思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并已签约入驻莲花山院士科研产业园,目标生产可吸收手术缝合线、止血海绵等创新医疗产品,投产后有望形成百亿市场销售额,助力长春创新发展。

大会出台了《长春市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将进一步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构筑开放的科技创新生态,把科技优势转化成生产力、竞争力。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省委省政府、长春市委市政府专门设立支持一汽自主创新重大技术专项,大力支持中国一汽加快掌控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中国一汽创新体系能力全面提升。

中国一汽将狠抓战略落地,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全力推进红旗品牌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落地,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与长春市各类创新要素的协同创新,全力做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狠抓平台建设,完善创新研发布局,加快央企现代汽车产业链链长和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加强高端汽车集成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实体化运行,积极推进汽车智能集成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筹建,进一步完善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链条式、系统性创新布局。

狠抓创新协同,全力壮大产业生态,以长春全球研发创新中心为主体,充分发挥联合创新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协同作用,加强与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创新合作,将长春总部打造成为中国智慧汽车新生态核心区、汽车跨界人才新生代培育高地。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以科技合作赋能全面振兴新突破

实现“十四五”全面振兴新突破是长春与“一院三所”共同的职责使命。长春分院将与长春市携手同行,以实实在在的科技合作新成效,服务长春全面振兴新突破。

多年来,长春分院始终与长春市紧密合作,促成在长春市转移转化中科院项目613项,为长春市科技合作储备中科院科技成果1000余项,带动长春市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64亿元。

近三年,长春分院认真落实市院合作协议,建立工作会商机制,形成重点工作台账,全力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加强农业科技攻关与技术示范推广,打造良性机制,构建特色科技成果转化生态,聚焦核心产业,开展技术创新与联合攻关,深化院地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多点开花,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并取得很好工作成效。

今后,将继续深化市院科技合作,进一步加强重大合作项目谋划组织和实施,为实现长春振兴突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长春光机所——

不断推动高科技成果转化

长春光机所先后在核心元器件、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方面啃下一批“硬骨头”,解决了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有效满足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时也为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光+X”为理念,在“光+医疗”领域与吉大一院联合组建白求恩医学工程与仪器中心;在“光+汽车”领域与一汽集团共建“国家汽车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在“光+农业”领域研制荧光种子分选仪、植物表型设备等,助力长春国家农高区高水平建设。

围绕建设光电产业创新集群,在长春新区建立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在长春经开区牵头筹建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与经开区政府合作共建CMOS相机产业园。

积极打造青创中心、国际合作园等双创平台,成立了长光辰芯公司、长光辰英公司,合作共建中德绿色光子学研究中心。

以“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为统领,长春光机所将继续为长春振兴突破发展努力贡献更大力量。

长兴基金——

“四项行动”精准发力科创

长兴基金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产业引导基金,2022年初组建,一年多来已签约子基金24支,总规模154亿元。进一步聚焦产业、更精准发力科创,长兴基金将全力推进实施“四项行动”。

科创资源对接行动。设立种子基金10亿元、天使基金20亿元,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优先孵化种子期、天使期等早期项目,登门服务大校大企大所,促进资源资本对接。加强与未来科创集团全面合作,通过种子、天使、创投、产业基金的联动,持续接棒赋能企业发展,全力支持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

产业链赋能行动。聚焦“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全市10条“产业链”,主动对接各产业链牵头部门,每条产业链建立1只基金,实现各产业链全覆盖。

市区协同共建行动。依托各开发区(城区)产业优势,共同组建设立N支产业引导基金,资金共出、风险共担,同向共进、合作共赢,更好服务产业招商、项目落位、成果落地。

以投带引服务行动。深挖梳理优质项目,灵活调整基金政策,完善容错机制,种子基金最高提高到50%,天使基金提高到40%,吸引更多基金管理人、投资机构在长春聚集落地。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