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2版:要闻

“法治加油站”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王子阳 祖维晨

“不法分子以高薪、包吃包住包路费等为诱饵,用隐秘方式组织人员偷渡出境,再用非法手段将你和你的家庭洗劫一空,你一直以为自己是‘受益者’,其实你才是那个‘受害者’。”

近日,集安市凉水朝鲜族乡海关村农家书屋内热闹非凡,通化边境管理支队凉水边境检查站副站长罗崇彦正结合身边真实案例以案说法,向村民普及民间借贷、反电信诈骗等相关法律法规。近年来,10间农家书屋作为该乡基层文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法治加油站”。

农闲时的“农民夜校”

卸去一天耕种的疲惫,凉水朝鲜族乡通天村农家书屋又亮起了灯。六七个村民围坐在桌前,上面错落有致摆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法律书籍。61岁的于景海一边翻阅,一边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他告诉记者:“看不懂的地方我都标记起来,民警们定期过来宣讲,一一帮我解答。”

“买到假种子,该找谁维权?”

“邻居占用我家菜地,怎么解决还不伤和气?”

……

以前,农民有了矛盾纠纷习惯逞强斗狠。现在,凉水朝鲜族乡农民习惯性选择去农家书屋,查阅相关法律读本,寻求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农家书屋全年全天候开放,白天农耕忙、晚上学法忙,这个‘农民夜校‘成了大家学法的‘加油站’。”凉水朝鲜族乡永泉村村民金大爷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他与外地投资商因五味子销售合同产生纠纷,他就来到农家书屋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用法律武器维权。

民警普法的“主阵地”

据悉,凉水朝鲜族乡是集安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近年来,凉水边境检查站民警自筹书籍,在辖区10间农家书屋打造“法治图书角”,配置了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书籍、法治类报纸杂志等。朝鲜族民警还结合自身语言优势组建“双语普法宣传队”,走进田间地头用朝鲜族语向少数民族群众宣讲法律知识。

为延伸法律服务功能,民警们定期到农家书屋进行授课,为村民讲解治安处罚、耕地及环境保护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同时,接受村民法律咨询,调解各类纠纷,使农家书屋成为集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和沟通民意、反馈民情的综合平台。

“农家书屋各类书籍种类繁多,老人、小孩分不同时间段来读书充电,农民们也跟上形势,学法、懂法、守法,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为乡村振兴绘就了法治底色。”凉水朝鲜族乡通天村第一书记郑保对记者说。

为乡村治理蹚出“新路”

“这几年,村民们依靠农家书屋,学到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更多普法知识,打牌闹事的人少了,谋划发家致富的人多了。”谈到乡风文明的“密码”,凉水朝鲜族乡海关村驻村第一书记尹洪多把农家书屋归结为乡村治理的“新路子”。

据村民刘鹏介绍,以往,买书难、借书难、学法难是农民心中的“痛”,自从有了农家书屋,这个角落便成为农民的好去处。

近年来,随着各类短视频平台兴起,民警们手把手教村民使用,将普法知识和农业政策带到群众身边,还通过直播带货帮助村民解决了部分农产品滞销问题,不少游客也慕名前来旅游。

几个农家书屋走访下来,村民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印刻在记者心中。该支队凉水边境检查站教导员张慧斌说:“农家书屋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一环,将继续在普法宣传、治安管控、边境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平安边境建设注入新活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