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7版:科教卫

增进文明对话

——吉林大学开展“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记事

本报记者 李开宇

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是增进不同文明对话的桥梁。

4月20日,是中国谷雨节气,也是第14个“联合国中文日”。自2020年起,为推动中文的国际应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携手国际中文教育网络平台中文联盟,以“联合国中文日”为契机,发起“国际中文日”活动,推动“中文日”逐渐走出联合国,成为全球中文大家庭共同的节日。

4月20日,2023年“国际中文日”正式启幕,本届主题为“中文:增进文明对话”。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文联盟的大力支持下,吉林大学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图书馆、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国际教育学院联合推出“中华古代文明体验工作坊”,开展线上专题主页云展厅、云课堂、云视频,线下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为一体的系列活动,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赋能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科技赋能,创新演绎

探访中华古代文明云展厅

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文明,在典籍、文物中展示着千年风姿绰约的文化之美。在2023年“国际中文日”主题网站,全球中文学习者通过点击吉林大学“国际中文日”主题页面,就可以领略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风物暇年”青铜器展、“时至清平”宋代物质生活展、“春和景明”明清精品瓷器展等不同主题展馆的风采。引人入胜的讲解、“化整为零”的内容呈现,让中华古代文明通过影像展现一场视听盛宴,以中文为媒向世界展现文物传递的光阴力量。

通过对吉林大学图书馆馆藏典籍《颜氏家训》“文化访谈+影像演绎”的展示,诠释蕴藏在中国传统典籍中的家风家训,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诚孝明礼、务实好学、精忠报国等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展现对中国人现代生活的深远影响。

多主题展示,沉浸式体验

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国际中文日”期间,“匠人·匠心·匠能”——中国传统技艺体验活动在吉林大学校园盛装启幕。在鼎新图书馆,来自阿根廷的新汉学计划博士研究生马西,看到图书馆古籍部的老师们示范古籍装帧形式展示、古书制作、石刻传拓、汉砖瓦当拓印和雕版印刷的典籍装帧技艺后,叹为观止。已经在中国学习6年有余的他,第一次亲身体验到典籍修复古朴沉实的技艺,近距离感受古籍在守护者的匠心巧手下重获新生,他激动地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作,老师们的古籍修复太有意义了!”

在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来自考古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杨文华体验了宋代点茶、雅致焚香、团扇设计和香包制作。在“宋代物质生活馆”诗意书香的主题展馆里,参观者宛如开启了一场与古人的对话,体验宋风雅韵的独特魅力,感受古今文化的兼容并蓄。

创意出圈,内容为王

共抒中文学习魅力

2023年伊始,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和长春博物馆联合推出“澎湃吧!国潮”海报设计作品征集活动。历时3个月的征集筹备,共收到来自海内外参赛者的投稿作品百余件,其中海外赛道投稿作品36份。来自五湖四海的中文学习者怀揣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绘制出一幅幅独具匠心的国潮海报作品,展现出对中国古代文物的欣赏、理解与感悟。

今年立春时节,吉林大学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和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邀请全球中文学习者共赏中华器物瑰宝的春之物语,共诵中国经典古诗。两个月内,来自俄罗斯、阿根廷、韩国、墨西哥、斯洛文尼亚、英国等国的45名中文学习者踊跃投稿,展示自己所喜爱的诗词名篇,抒中文之美,示迎春之仪。

在“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中,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孔子学院、韩国汉阳大学孔子学院、俄罗斯国立职业师范大学孔子课堂等吉林大学海外孔子学院还将同步启动“中华古代文明体验工作坊”云课堂,邀请吉林大学历史、考古、古籍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开设中华传统文化主题讲座。

中外师生跨越山海,相聚云端,共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