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4版:理论

教师要有大历史观和工匠精神

肖建国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教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好教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更多的“大先生”,广大人民教师必须树立大历史观,把工匠精神融入工作,更好地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汲取营养,不断拓宽视野,增强职业荣誉感,精益求精、打磨积淀,积极耕耘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切实肩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

以大历史观拓宽视野,强化使命担当,提升育人格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成为新时代“大先生”,广大教师必须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大历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积极投身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事业。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等因素决定了我国教育具有独特的内在逻辑和生成规律。就大学教师而言,要深刻领会并牢牢把握我国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历史方位、民族复兴历史伟业赋予高校的战略使命、新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厚内涵、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价值追求,自觉做到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要求教师要着眼于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增强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守正创新、不懈进取,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一方面,应在“历史—现实—未来”的时间向度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中,增强职业荣誉感、使命感,把教师职业视为关乎建设教育强国这一历史使命的光荣职业,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另一方面,应在“中国—世界”的空间向度中,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科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方法,在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上,以史为鉴,主动担负回答中国之问、彰显中国之理的历史责任,给学生讲好历史知识、讲清历史脉络、讲明白宝贵的历史经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他们对党、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以工匠精神在教学中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每一位教师道德品质高尚、业务水平精湛、育人能力高超,成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在精益求精的工作中实现价值追求。宋代朱熹曾注解《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中国工匠自古以来不乏对家国一体、天人合一、德艺兼修、人际和谐的追求,不乏对精湛技艺、敬业精神、发明创新的坚持,新时代教师应以发展的思维,全面客观地挖掘、阐发和拓展传统匠人文化的思想价值,并与时俱进,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并付诸教育实践,让工匠精神在教师身上得以传承。要立志在实践中历练成长,将教育作为终身事业,专注、执着于教育教学,力求教育教学工作精细、极致,最大限度地把能力释放出来、把才华展示出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注重同学生的教学相长,严爱相济、润己泽人。

在大历史观中向学生讲授好工匠精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完成这项任务,教育的责任、教师的责任重之又重。广大教师要秉持大历史观,以整体性思维向学生解读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置于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在历史事实的嬗变和影响中探求工匠精神的内涵、发展及趋势。要以历史思维和唯物辩证法持续探究工匠精神,梳理工匠精神在发展中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民族性与世界性、曲折性与前进性等特点,师生共同循着历史的脉络轨迹,对切磋琢磨、以德为先、德艺兼修、心传体知、师徒相承、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等元素有认知有体悟,进而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全面引导学生学习、弘扬、践行工匠精神,追求敬业报国,勇攀知识高峰,勇闯科技前沿,争当高水平人才,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做开路先锋、事业闯将,继而形成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的强大合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