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7版:理论评论

乡村振兴 非遗助力

张喜丰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既是稀缺的文化资源,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彰显非遗价值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非遗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其产生与发展体现一定的地域性和历史性,并为特定的群体所接受和延续,它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是可见、可亲、可参与的现实生活,我们可以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看到适应当时社会的乡村生产生活基本面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途上,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是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有效手段,也是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增添更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强的文化支撑。

充分发挥非遗对乡村文明建设的推进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培育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快速变迁的滚滚洪流中,如何使百姓在乡村社会中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景观和文明魅力,如何使老百姓的“口袋”和“脑袋”同时富起来,这些问题值得深思。非遗是中华文明的鲜活载体,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寄托着中华儿女的乡愁,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其涵盖了礼仪、节庆、民间文学、体育竞技、舞蹈、音乐、美术等诸多领域,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族群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文化艺术精粹,对于规范社会关系、稳定乡村秩序、倡导文明乡风等都具有普遍的约束性和教化作用。要充分发挥非遗对乡村文明建设的助推作用,深入挖掘乡村民俗文化、节日文化、手工艺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保护和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发挥好新乡贤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乡风中的功能,以乡村非遗文化的针对性开发,更好地涵养乡村人文精神,加强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文化认同,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强大的文化保障。

充分发挥非遗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推进作用。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其宗旨是利用当地的有效资源发展经济,让农村居民生活更加富裕。在这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出不可忽视的经济价值。作为历史的产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一个地域的精神血脉,集中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人类社会的认知能力,某种程度上,它具有一定的先进生产力属性。全面挖掘、保护、传承非遗,梳理其中蕴含的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将本土文化与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走好特色化、差异化乡村文化发展之路,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应努力讲好非遗发展故事,为打造特色文化、发展文旅产业提供强有力助力。积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用品和戏曲、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广泛借助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推动非遗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要大力推动刺绣、编织、酿造、美食制作等传统技艺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开展文化产业特色乡镇、特色村落建设,为乡村产业振兴增添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通过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结合等多种方式,拓展当地的非遗文化产业品牌,并为其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