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5版:文化

吉林非遗“活起来” 文化产品“火起来”

本报记者 王秋月 左道

韩氏草编传人在打磨非遗作品

布贴画非遗传人展示作品

关东内画非遗传人在展示技巧

非遗绳编艺人在精心制作

鱼皮画非遗传人在制作作品

鱼皮画

布贴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族群文明历史的珍贵记忆,是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中显著的地标性文化符号之一。

今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遵循今年“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活动主题,从6月1日到13日,吉林省举办吉林非遗购物节,做到“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激发非遗活力 创造美好生活”“乡村振兴 非遗同行”。

随着年初北京冬奥会吉林省非遗文化展区精彩亮相,我省非遗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在我省文旅行业“服务企业月”期间举办吉林非遗购物节,旨在助企纾困,助力非遗企业复工复产,让群众感受非遗魅力,共同参与非遗保护,盘活非遗文化产业。

非遗文创走上“活化”之路

古朴雅致的松花石,自然天成的浪木根雕,精致灵动的查干湖鱼皮画,寓意美好的绳编作品,生动形象的葫芦画……这些带有明显吉林地域特色的非遗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甚至在国外也很有市场。不少非遗传人带着作品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吉林的民俗风情。这些精美的非遗作品,从6月1日到13日,在我省举办的吉林非遗购物节上都可以买到。

“你能猜到这幅画是用什么做的吗?”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毳拿着一幅画让记者猜,看起来像五彩纸,摸起来又很有韧劲,这幅画灵动多彩,却是用鱼皮制作的。交流中得知,她将千百年流传于查干湖畔的民间鱼皮制作技艺进行了挖掘、整理、规范和创新,确定了鱼皮画制作的“创意、设计、选材、建模、裁剪、缝制、装裱”七大流程,和“立体缝绣、立体捏塑、平面镂刻、平面艺叠”四大技法,正式定名为“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鱼皮画)”。2019年5月,查干湖鱼皮画入选吉林省非遗名录。

在北京冬奥会上的吉林文化展区,徐毳就带着鱼皮画向大家作展示,“无论是冬奥会会标以及相关配饰,都选材于我省查干湖盛产的胖头鱼皮。鱼皮具有动物的质感,又能够呈现立体感。”徐毳介绍。作为非遗传承人,她的代表性作品包括《年年有鱼 年年有余》《喜获头鱼》 《莲年有鱼》等,现已入选“郭尔罗斯礼物” “松原礼物”和吉林冰雪文化旅游商品体系,被评为吉林省名牌产品,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等各类奖项10余项。

查干湖鱼皮画能被大众认可和喜欢,和徐毳的创新和构思巧妙密不可分。她认为,一件非遗艺术品要做到与时俱进,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还要具备美学和意境,这样才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和商品。唯此,非遗艺术品才会被更多人接受和认可,非遗文创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远。

产品和品牌是非遗文化发展的核心

文化特色在非遗作品中也能得以体现,无论是满族旗袍制作、铁艺制作,还是郭尔罗斯马头琴技艺,这些作品都具有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记忆,展现了文化特色、历史特色和自然特色,具备了传承的重要特点。

吉林地处关东腹地,千百年来,地域间、民族间的交流、融合,给吉林大地留下许多好看、好听、好玩、好吃又新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吉林非遗购物节上,也可以看到韩氏草编、绳编、根雕、秋梨沟柳编、梨树辽河农民画、布贴画、关东内画等数十项非遗项目,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奇魅力,不仅提升了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自信,也营造出全民共同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还提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非遗传人。为此,我省开设了非遗传承人培训班,让更多具有这方面能力的人将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曹保明在采访中表示:“松花奇石、浪木根雕都是我省的自然资源,作品也具有资源性的体现,通过吉林省特殊的地理环境,经千百年形成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资源特色。”

“这些都具有历史久远的记忆,都有清晰的传承。”吉林梨树辽河农民画苑由四平市洪满农民画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主体运营,创始人钱洪满主要开发设计梨树“辽河农民画”“钱氏窗上斗鸡”农民画、窗上斗鸡等5大系列20多种文创产品。他也作为全国文化和旅游能人来保护弘扬传统文化,促进非遗文化发展繁荣,并以农民为主提供就业空间,开展技能培训和民间手工艺展览交流,实现签约民间画师、工艺美术师,促进乡村旅游市场和文创产品发展,利用民间非遗手工艺促进乡村旅游基地和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做到了非遗产品品牌化和产品化发展。

通过多个平台将非遗文化推向市场

非遗文化和文创产品要想推向市场,需要的是有力的平台。通过打造特色非遗的创作、展示、交易、传播、体验等平台,为非遗文创创造一个更好的文化输出环境。

以梨树农民画为例,其基地建设列入梨树县委、县政府发展规划,打造梨树辽河农民画专业展馆,公司总部入驻梨树农民画基地,展厅面积2600平方米,形成“农民画+画馆”“农民画+公司”“农民画+电商”“农民画+非遗体验”“农民画+旅游”多元发展模式。梨树农民画基地逐渐升级为梨树农民画馆,现已正式对外开放。让非遗文化以产品为载体,通过多个平台更好地让消费者所接受。

吉林市非遗传承人代悦向记者介绍:“一件刺绣衣服大概要1个月时间完成,不仅需要刺绣人对刺绣的兴趣与审美能力,还需要刺绣人对物件背后蕴含的文化和了解,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需要学习者耐心地坚持下去。我们手绣的口罩、荷包正在逐渐走向国际市场,这也为吉林市非遗传承人提升了信心,鼓足了干劲。”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满族剪纸技法简洁明快,蕴含满族民俗风情,雅俗共赏。

通化、白山的松花石砚,色泽丰润、刀功细腻,为砚之上品;吉林松花江浪木,取沉江不朽之木,视其自然形态巧妙雕饰,飞禽走兽、秋荷古柏皆由其天然纹理、件件形神兼备。

绳编同样是我省突出的特色手艺,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已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变成了生活中的饰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葫芦画在吉林很多地区都存在,葫芦画的独特烙制和雕刻技艺也使其成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志之一。谈及吉林非遗文化发展势头强劲的状况,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表示,扩大非遗文化和非遗手艺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展非遗文创的市场影响力,使非遗和文创的结合发挥最大价值,可以将吉林文化更好地推广,也能让非遗更好地传承。作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曹保明曾表示:“希望大家走进吉林,走进这块神奇的黑土地,了解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明特色、清晰的传承、活态的存在和久远的历史,充分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和鲜活。”

原本以为触不可及的非遗文化,在吉林越来越具有烟火气,让人们能够近距离了解,甚至可以拥有一件作为珍藏。希望通过这种触手可及的传承,更好地展示吉林文化,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的魅力。

(本栏照片均由受访人提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