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7版:理论

把思政工作更好落实在农村基层党建中

栾业伟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并再次强调要“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切实加以推进。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农村基层党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是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需要。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提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更好激发农村基层活力,凝聚起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磅礴力量。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农村基层党建,首要的是坚持思想引领。深入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农民,进一步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在部分农村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现象,个别党员身上仍存在不敢闯不敢试、思想认识跟不上时代脚步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根据农村基层实际,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支部,让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多渠道、多形式、立体化、全方位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固本培元、补钙加油,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性立场,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全局观念、法治思维和服务意识,使党员、干部更好地履职尽责、为人民服务。要切实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依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采取符合农村特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开展理想信念、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更好地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要加强“四史”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贡献更大力量。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农村基层党建,重点在于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认真落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要求,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责,必须聚焦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要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内法规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以强有力的基层党建工作助力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努力建设一支熟悉农村情况、覆盖面广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和广大党员在做好农民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主导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推动培训向重点难点群体覆盖、向基层一线倾斜,全力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量。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基本制度,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的全过程各方面,并通过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制定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清单、明确落实措施和推进步骤等举措,进一步强化机制保障、明确主体责任,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关键在于守正创新。要在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有效性和针对性,使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活力。首先,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做群众的工作,要把维护农民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农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使农民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各项活动中,如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等时间节点,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群众活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使其切实起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作用。再次,加强舆论引导,改变传统说教方式,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尤其是农村大喇叭和新媒体平台,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各类宣传宣讲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最后,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宣讲传播党员示范户、“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新时代乡贤等先进事迹,讲好感人故事,形成长效机制,把榜样力量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