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2版:要闻

大湖之变:来自查干湖的生态报告

半月谈记者 陈俊 段续 徐子恒

寒冬时节,查干湖上,冬捕正忙。号角声中,冰面上人马奔忙,一条条鲜鱼被渔网拖拽至湖面。冰湖腾鱼的景色,吸引着各地游客。

位于吉林省松原市的查干湖,是我国知名淡水湖之一。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查干湖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要坚持走下去。

3年来,查干湖水更清,鱼更肥,景更美。大湖之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

水之变:从就水治水到统筹兼顾,系统论引出保护新路径

治湖,关键在水。2020年,查干湖整库区提升为四类水质,氟化物浓度历史性地同比下降20.9%。对地处天然盐碱地的查干湖来说,成果来之不易。从“无水”到“有水”再到“清水”,从单一的治理举措,到统筹上下游、兼顾左右岸的系统谋划,大湖重焕活力。

上世纪70年代,由于上游断流,查干湖几近干涸。为了生活,渔民嚼着大饼子四处打零工,把河道里不多的水盛出来,熬盐、熬碱卖钱。1976年,当地政府带领群众历经8年修通运河,引来松花江水。21世纪初,水域面积由5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400多平方公里。

查干湖地处干旱少雨区,生态脆弱。大湖重生了,新难题又出现了:如何让湖水更清?

和其他淡水湖不同,查干湖上游河流流经盐碱地,携带大量总氮、总磷和氟化物。大湖周边,随着盐碱地改造,贫瘠之地变成片片良田,带有化肥农药残留的农田退水汇入,形成污染源。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治水道路上曾有过多重方案:有人提议建污水处理厂,但处理量小、投资大,难以应对周期性农田退水;有人提议大规模腾退耕地,但粮食安全不容闪失;有人提议停止旅游开发,但会影响群众收入……

既要克服自然制约,又要保障粮食安全,还要筑牢生态屏障,让群众生活更好。查干湖的生态保护工作中,三个目标缺一不可。

经过深入学习、系统研究,吉林省统筹左右岸、上下游,从长流域、全覆盖的角度,确定了引水、修渠、利用湿地自然过滤的方案,出台《查干湖治理保护规划(2018-2030年)》,将查干湖与周边水体通盘考虑,形成水体自然流动的有机生态共同体。

3年来,查干湖周边全力消除影响环境的经营活动,东岸引来水库水,西岸修建农田退水自然沉降区,北岸启动建设湿地恢复工程。保护区内种植荷花、蒲草、芦苇,发挥水生植物的降解作用。如此一来,经过湿地过滤、自然沉降的查干湖水体,与嫩江、松花江通连,“死水”变“活水”,3年就可整体置换一次。

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闫来锁说:“许多系统性工程还在持续建设,信心更足了。”

人之变:从瞻前顾后到享受治理,群众不再是局外人

如今,查干湖年均蓄水量7亿立方米左右,周边良田万顷,夏季风景优美,冬季人声鼎沸。可前些年,群众对环境治理还有许多不理解。

“当时,心里七上八下。”农家乐老板娘徐东芳说。“保护环境就要禁止旅游?新装修的饭馆,投资会不会打水漂?”系统治理之初,徐东芳和许多经营者最希望“维持现状”“别折腾”。

搞民宿的、开饭店的、接送游客的……傍着查干湖“吃饭”的群众议论纷纷,有的认为保护是多此一举,有的因为要拆违建而大声反对,有的干脆就当看客。当地干部说,那时群众的共识还不够,大家觉得搞保护费钱费事,开展工作有阻力。

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随着生态变好,争议逐渐消散。鱼肥了,生活环境好了,接待游客多了,生态保护带来优质生态产品,惠及百姓。原本只是冬捕吸引游客,如今四季都有美景,迎来四面八方客。

老关东渔庄老板娘尚影算了笔账:早年间,只有容下4张桌的一间平房,如今升级成200平方米的渔家乐,年收入超20万元。去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查干湖景区仍然接待游客18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5亿元。今年国庆假期,短短7天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9000万元。

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群众过上了“年年有鱼”的小康生活,从局外人变成受益者,从旁观者变成赞同者,参与治理、享受治理。渔民们把1寸的细眼渔网,改成6寸的宽眼大网,抓大放小,育捕结合。

干部们感受更深。在保护区内,不论是生态移民搬迁,还是种植结构调整,在群众理解和支持下,工作进度明显加快。目前,当地迁出了查干湖周边所有畜禽养殖场,生态移民117户,退出影响湖区环境的旅游项目23个,拆除影响生态的建筑3.3万平方米,大幅降低了人类生产生活对保护区的影响。

游之变:从“一帮哄”到“加减法”,擦亮生态旅游“金字招牌”

查干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如何让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相得益彰?靠水吃水,粗放发展不可行,一套“加减法”应运而生。查干湖保护区外,建生态小镇,开国内航线,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此为“加法”;保护区内,腾退影响生态的旅游设施、产业,减轻核心景区负担——这是“减法”。

距离查干湖保护区13公里处,一个旅游生态小镇拔地而起。住宿、餐饮、康养、会展等业态一应俱全,许多知名企业前来投资。

查干湖生态小镇建设小组副组长于志介绍,生态小镇于2020年开工建设,选址经过周密考量。它距离松原市区35公里、查干湖机场49公里,北京、上海、三亚等地的游客坐飞机可以直达,铁路、高速公路贯穿周边,3小时车程内可辐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8市14县。

小镇通过风电、生物质沼气满足能源需求,将自然本底与温泉康养、特色美食、会展演绎深度融合,为大型表演、高端餐饮和住宿提供空间,一边增加旅游产品供给,一边为绿水青山“减负”。

“景区周边各类餐饮参差不齐,住宿条件不一。”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高洪忱说,“小镇的出现,将倒逼经营者提高标准,良性竞争。”

查干湖以冬捕而闻名,但单纯依靠冬捕难以做大做强,旅游品牌打造还需更多“加法”。松原市深入挖掘渔猎、农耕等特色文化,筹办美食节、湿地旅游、冬捕节等特色活动。“我们积极学习平遥、漓江等地经验,依托县民族歌舞团,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演员积极性,创编多个大型民族情景歌剧,为生态旅游注入更多文化元素。”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文旅局局长鞠志坚说。

如今,查干湖在国内已颇具知名度,但距离“世界的查干湖”还有差距。下一步,松原还将积极争取更多国际国内生态产业展会、环保学术会议前来举办,让生态查干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原载《半月谈》2021年第24期)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