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江市闹枝镇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创新,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让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红羽鸡养殖 “孵”出乡村振兴梦
闹枝村依托本地资源,深挖发展潜力,聚焦红羽鸡养殖产业,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发展新路径。
位于闹枝村的临江市永祥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镇政府邀请来的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养殖的红羽鸡肉质鲜嫩,在市场上一路“飘红”,成为抢手货。
为拓展市场,闹枝村积极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与各大超市、农贸市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借助电商平台让红羽鸡走向更多餐桌。
未来,闹枝村将不断延伸红羽鸡产业链条,向着更加富裕美好的新生活大踏步迈进。
香酥煎饼 摊出乡村“幸福味”
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吊打村鼓励村民制作手工煎饼,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这些饱含着“乡土、乡情、乡味”的煎饼,成功打开了城市市场,拓宽了销售路径,让村民们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吊打村制作的煎饼选用优质东北大米为主料,口感“薄软松甜香”,全程纯手工摊制,每一道工序都力求完美。除经典传统口味外,还创新推出小米、花生、大枣等多种口味。由于原材料均取自本地,不仅保障了煎饼品质,还化解了周边村庄农产品滞销难题,实现互利共赢。
为扩大经济效益,他们采用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模式,线上依托网络平台,产品远销上海、深圳等地;线下与本地商超对接稳定供货,不仅拓展了市场,还带动40余户农民就业,每人每月增收3000元以上。现在,煎饼产业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小煎饼成就了大产业,让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富裕。2024年,吊打村积极探索产业多元化发展,开展了27亩贝母种植项目,预计产量能达1.2万斤,产值达8万元,为乡村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吊”种黑木耳 “串”起增收路
走进义和村,占地360亩的240余栋大棚整齐排列,这里是规模庞大的黑木耳种植基地。义和村分春秋两季,共种植吊袋黑木耳300万袋,为当地提供了320余个就业岗位。村里成立菌业栽培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周边农户参与黑木耳种植,形成了规模化产业效应。
通过红羽鸡养殖、煎饼生产、黑木耳种植等特色产业,闹枝镇正逐步实现乡村互联、产业共育、效益共享、群众共富的目标。未来,闹枝镇将继续深挖本地资源,不断创新探索,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地,带领村民迈向更加富足美好的新生活,让乡村振兴的幸福之花在这片土地上越开越艳。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毕玮琳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