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弃海外高薪回吉创业,组建了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异构计算技术研发团队;他深耕人工智能领域,牵头成立了人工智能行为识别国家标准工作组和多个AI领域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为吉林传统产业的“智改数转”贡献力量。
他就是长春博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华。
从松花江畔的有志少年,成长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张立华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踏实。
30多年前,张立华以吉林省高考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他仍记得自己被招生简章上几张机器人的图片深深吸引,尽管彼时的他并未预料到未来会投身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前沿研究与产业化实践。
大二便走进实验室的张立华,展现出异于常人的科研敏感度——当同龄人还在适应大学节奏时,他已经开始尝试软硬件结合的科研课题。在清华挑战杯科技竞赛的展台上,张立华设计的变电站智能控制系统吸引了众多目光;在北京市大学生物理竞赛的领奖台上,他斩获第一名的身影定格为青春记忆。
在清华大学的学习,为张立华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后的海外工作经历则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2000年,手握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的张立华放弃了留校任教的稳妥选择,决定先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
初到异国他乡,张立华举步维艰,原本是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在陌生的国度,用蹩脚的英语,学习着从未接触过的新技术。始终怀揣科研梦想的他努力求学,从不气馁,在海外奋斗的十多年里,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从普通的测试工程师到芯片编译技术、异构计算技术、物理仿真技术的核心研发骨干和团队负责人,再逐步成长为公司的高管,张立华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走在奋进的科研之路上。
春去秋来,漂泊在外的张立华对家乡的惦念与日俱增。2011年,怀揣着报效祖国初心的他回到了吉林,创办了长春博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我是喝着松花江水长大的吉林人,第一选择还是回到家乡。”
由于企业所做的技术属于新兴领域,起步时面临着资金、人才等一系列难题,这让张立华和团队忧心忡忡。“十多年前,大家对于人工智能、异构计算等技术趋势不甚了解,还好家乡各方面的支持给我们提供了全方位保障,让我们能够‘轻装上阵’,专心科研。”
近年来,在张立华的带领下,博立科技迅速发展,如今已经成长为智能计算与智能分析领域的领军企业,在我省许多汽车与零部件生产企业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公司业务也逐渐渗透到医疗、体育、教育等行业。“我们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实现数实融合改造,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张立华举例说,博立科技与一汽红旗繁荣工厂合作开发的“汽车生产线智能化视频监测系统”,通过对传统汽车生产线进行智能化升级,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公司研发的儿科医学垂域大模型等数据产品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成功挂牌,也为传统儿科医学领域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支撑。
聚焦我省持续火热的冰雪产业,张立华团队正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视频分析与行为识别技术在冰雪领域的应用,为滑雪场开发的智能滑雪视频剪辑生成技术,通过AI算法自动实现对滑雪者的跨摄像头追踪定位,并对拍摄的滑雪视频进行分析,快速完成精彩镜头的剪辑生成,极大提升了滑雪者的游玩体验。
如今,一面是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的科研工作,一面是长春博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落地,上海与长春之间的频繁往返,成为张立华工作生活的常态。他兼顾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不仅推动了异构计算技术的产业化,还通过科研与教育的结合,为我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
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24年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应用案例”名单,73个应用案例入选。博立科技主导研发的“产线智能视频分析管控平台技术应用案例”脱颖而出,成为吉林省唯一入选案例,这让张立华团队备受鼓舞。他告诉记者,回乡创业以来,自己亲身经历了吉林在营商环境、人才政策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对吉林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新旧动能转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创新型企业,我们身上肩负重任,未来将继续深耕钻研,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传统产业的发展难题,为传统产业注入发展新动能,为进一步推进吉林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贡献力量。”张立华说。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赵梦卓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