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上半叶,清王朝走向衰落,西方列强入侵,当时的珲春有疆无界、有边无防,沙俄不断制造边境事端。相传,在勘界会议中,沙俄代表妄图以图们江出海权换取俄国商船自由出入松花江航线的权利,被吴大澂巧妙拒绝。沙俄见一计不成,又把俄海军司令请来,想用海军战舰的武力恫吓中国谈判代表。面对威胁,吴大澂和依克唐阿毫不畏惧、针锋相对,请来北洋水师六支战舰开往海参崴对峙。一时间,海面战舰林立,气氛剑拔弩张。沙俄面对中方强硬态度,无计可施,只能请示外交部。1886年9月18日,俄国外交部回复,同意图们江为中俄公共海口,今后中国船只可以自由出入图们江口,俄国“不得拦阻”。至此,这项内容作为附件,纳入《中俄珲春东界约》体系之中。
谈判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军事实力的支撑。《威镇东疆——吴大澂系列组画之展威》这幅画描绘了吴大澂与吉林将军铭安、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经过严格训练建立的边防军队,强边守边的画面。《展威》的笔触迸发出磅礴气势:吴大澂等人身骑白马,身姿挺拔,气势威严,旌旗猎猎飘扬,天空光彩明亮,与《勘界》《谈判》等油画的灰暗色调形成鲜明对比,振奋人心。“我们特意把龙虎石刻放在《展威》中,来表达吴大澂的心志。”主创人员、艺术家王晓明表示,随着创作的深入,他被吴大澂的家国大义深深折服。从侵略成性的沙俄手里为国家收回丧失的领土,吴大澂确有龙虎之气,威风凛凛。且“龙虎”二字是当时吴大澂在珲春现场书写,后命刻工镌刻于石。将龙虎石刻放在画中,最为契合。
吴大澂、依克唐阿等人在国之将倾之际,凭借满腔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屈的精神,兴边固防、开边通海、舌战列强、誓死保卫边疆。当参观者欣赏吴大澂主题油画时,一幅幅凝固在画布上的历史切片,定格了白山松水间的集体记忆,更是镌刻在民族脊梁上的精神图腾。百年前那声声寸土不让的“呐喊”,依然在新时代的春风里铮铮回响。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郭悦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