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的北京,春花竞相绽放。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齐聚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共话创新,深入探讨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那么,在这“大咖”云集的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我省参会代表获得了哪些启示和收获?在未来产业上又将如何发力?
探索前沿 解锁科技新航道
机器人咖啡师递上现磨咖啡、机器人书法家挥毫泼墨、仿生机器狗即兴表演后空翻……在论坛年会主会场内,这些多才多艺的机器人“智愿者”无处不在。
“未来产业,是今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的热词,同时也成为洞悉前沿科技未来图景的一扇窗口。”开幕式刚结束,吉林省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杰迫不及待地分享着她的感受,“中关村论坛年会聚焦当今最前沿、最迫切、最热门的领域,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其科创‘风向标’的作用。”
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发布了《未来产业新赛道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所长蒲松涛认为,未来产业领域最值得关注的10个重点赛道包括: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新型储能(固态电池等)、低空经济/通用航空、清洁氢、算力芯片、细胞与基因治疗、元宇宙。
在李文杰看来,这些重点赛道不乏我省优势产业——
我省汽车产业底蕴深厚,在技术积累与研发能力、供应链与产业协同等方面,为发展高级别自动驾驶等奠定了基础。长春作为国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积极开展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一汽红旗L2级“车路云”自动驾驶车快速普及;
在商业航天方面,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建成世界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遥感信息服务,并带动形成涵盖数百家省内上下游企业的产业集群,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氢能方面,我省积极构建多元产业生态,抢占绿色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制高点,“氢动吉林”行动稳步推进,产业发展水平已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释放出明确信号,聚焦前沿技术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这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发展信心。”吉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白绪贵说。
下一步,省工研院将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医药、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氢能及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好项目落地吉林。
精孵项目 标注发展新刻度
技术创新是发展未来产业的根本动力。我省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高效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是发展未来产业的关键。
从北京回到长春后,记者马不停蹄地来到省科研院公司,再次拜访公司总经理李文杰。作为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之一,这里孵化的企业项目会有哪些“惊喜”?
记者首先来到光电AI技术研发中心。在这里,工作人员正在用一台四四方方的设备进行微生物检测。
“这是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科研团队研发的菌落计数仪,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计算样本中的菌落种类和数量,不用调参数,一键完成,极大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和工作效率。”一位算法工程师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来到长春国地探测仪器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较早的入孵企业之一,公司近两年发展势头迅猛,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以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吉林大学)的相关成果为主要技术支撑。“打个比方,我们的核心技术是给地球做CT的,主要用于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等领域。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我们又研发了光学及声学气体监测设备,用于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等领域。”公司董事长段清明告诉记者。
谈及孵化企业,李文杰如数家珍:“量子计算技术、大健康模型、智能化生产线……2022年末公司成立以来,在省科技创新研究院的指导下孵化了23家企业,其核心技术都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目前都已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主旨之一,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李文杰说,“面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我们会助力更多技术成果走出实验室,汇入我省未来产业发展大势。”
从人工智能的飞速迭代,到量子计算的突破进展,以及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产业前景广阔,同时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我省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精神,全力以赴推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徐慕旗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