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吉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收获颇丰。签约项目,对接资源,多方“取经”,努力把更多创新资源引入吉林—— 紧跟科创“风向标” 培育项目“百果园”

  更新时间:2025-04-06 09:05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日前,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开幕式上,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协作联盟正式成立,吉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是12家发起单位之一。

随后,在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50人论坛现场,记者见到了省工研院理事长兼院长白绪贵。“听了众多专家的演讲和讨论,收获很大,带给我不少启发和思考。”论坛结束后,白绪贵对记者说。

实际上,省工研院的“收获”远远不止于此。论坛年会期间,省工研院与同为联盟发起单位的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建设吉林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数字化平台,并计划于4月底前正式上线。

据介绍,平台依托先进的AI算法,能够对成果供给、技术属性、企业需求、转化路径等多维度信息进行深度解析,实现高效精准的技术供需自动化匹配;同时,整合双方优质资源,提供贯通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务,与线下科技经纪人互为补充,通过线上与线下融合服务对接,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中关村论坛不仅是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也是前沿技术展示应用的舞台,切实发挥着科创“风向标”的作用。

连日来,省工研院一行奔走在各个论坛和活动现场,聆听演讲,考察项目,对接资源,多方“取经”。“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中关村论坛,任务不仅是向其他地区学习科技成果转化经验,更要为我省谋划一批紧跟科创‘风向标’的好项目。”白绪贵说。

悉数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协作联盟的12家发起单位,有首都科技发展集团、京津冀国创中心、长三角国创中心、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都是国内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头部机构,各自集聚了一大批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联盟的成立,将助力成员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作为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省工研院以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目标,全方位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近年来,省工研院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铺路架桥,聚势赋能,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果:与一汽集团共同孵化生物质基超级电容炭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生物质基超级电容炭规模化生产,解决高端炭材料进口“卡脖子”问题;对长春光机所光电信息产业园实现控股收购,为入孵企业提供创新要素资源和产业链资源,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专业运营,服务全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推动吉林大学电致变色薄膜技术和超快激光加工技术实现本地转化,目前已建成中试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释放出明确信号——聚焦前沿技术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这让省工研院进一步坚定了发展信心。

“作为联盟发起单位之一,我们认为吉林在吸引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及产业化上具备独特优势,例如,我省高校院所云集,汇聚了大批人才,我们还有扎实的产业链基础,有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应用场景。”白绪贵说,“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医药、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氢能及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与联盟成员单位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好项目在吉林落地,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成品和发展结果,把科技成果‘百花园’培育成项目‘百果园’。”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记者 徐慕旗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