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决定事业成败。改善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勇敢向不良作风“宣战”。省委书记黄强在省委深改委会议上强调,要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作风建设为切入口,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持久战。
民营经济发展如何要看营商环境好坏,政治生态不好对营商环境杀伤力最大。对民营企业而言,一个地区的政治生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党员干部的作风。能不能站在企业家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没有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体现的是干部作风,影响的是企业家的信心、企业的未来。从一年一度的民营企业评议政府服务工作报告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仍在。有的回应企业诉求不及时,事到临头常念“拖字诀”;有的制定政策与企业需求脱节,执行手续多、成本高、效果差,说是规避风险,实为不敢担责;有的到企业调研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看盆景不查实情;有的人为设置隐性壁垒,“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暗藏玄机。这些都是不良作风在作祟。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个别人的不作为、乱作为,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对企业家造成伤害,更可能让广大干部群众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良好口碑毁于一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关键是树立崇严尚实的作风,关键看每一名干部能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吃、不拿、不卡、不要。我们要以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优化营商环境,对企业反映的问题逐一彻查,把个别人的“小动作”“小心思”掐死,把那些为难企业的“弯弯绕绕”捋直,用营商环境建设成果来检验学习教育成效。
向不良作风“宣战”,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一马当先。要落实好“五级书记抓营商环境”工作机制,眼睛向内找差距,了解真情况、找准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拿效果说话、以实绩交卷。各级“一把手”要增强行胜于言的执行力, “四下基层”抓落实、“四不两直”抓督查、“四不放过”抓整改,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党员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到“常在河边走、都不准湿鞋”,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企业、取信于民。
原标题:向不良作风“宣战”——二论改善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