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无数人奋勇前行。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英雄,他虽双目失明,却以非凡毅力和无私大爱,在新时代诠释着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他就是一级伤残军人、一等战功荣立者、“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最美退役军人”“中国好人”“吉林楷模”王琦,被誉为“中国保尔”的他,用非凡的人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大爱无私。
记者初见王琦时,他正在诊疗室里,熟练地为患者进行推拿和针灸治疗。尽管眼前一片黑暗,可他双手的每一个动作都沉稳而笃定。趁着为患者治疗的间隙,记者与其攀谈起来。“我从小就崇拜战斗英雄,曾立志长大要当解放军。”王琦说,自己出生在陕西省一个三代单传的工人家庭,怀揣着报国之志、崇敬英雄的他,在16岁那年报名参军,毅然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1986年,在执行作战任务时,为救战友,他被炸弹炸伤,身体多处受伤,左耳震聋,双眼失去光明,荣立一等战功。
负伤后的王琦,没有被黑暗和伤痛打倒。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主动放弃了安逸的优抚生活,选择重新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在前线我看到了很多伤员,他们从受伤到康复都经历了很多,那会儿我就在想,学医能帮助他们。眼睛失明以后,我选择了中医专业,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行。”回忆起学习医术的初衷,王琦的话语中满是坚毅。他从学习盲文开始,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仅用三个多月就掌握了盲文。接着考入大学学习中医理论和针灸推拿,系统学习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方剂、诊断、针灸、按摩等20多门课程,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成为全军首位拥有高级职称的盲人军医。
在工作中,王琦始终坚守军人使命和医者仁心。他独创盲师“双理疗法”,研发两项国家专利成果,填补了军内空白。30多年来,他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有1.5万余名患者在他的治疗下痊愈,为800余名士兵治愈了训练伤。他还经常为地方群众免费治疗,为数不清的患者解除了病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
“我这老毛病找了好多地方都没彻底解决,王大夫给治好了。”在王琦的中医诊疗室里,每天都有许多人来看病。一位刚接受完治疗的患者林先生感慨地说:“王大夫是个热心肠,特别耐心,总是鼓励我,他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也更加热爱生活。”
“雷锋是我的偶像,他对我的影响非常大,雷锋精神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我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尽自己所能,能帮一个是一个。”王琦说。
除了在医疗领域的贡献,王琦还积极投身于文学创作和公益事业。他克服双目失明的困难,历时8年完成了长篇纪实文学《太阳永驻》,这是我国第一部盲人用盲文写成的文学作品。他还撰写了医学专著《伤筋错骨临症推拿》,为医学领域做出了贡献。
多年来,王琦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组织成立盲人按摩志愿者服务站,带领志愿者开展大量公益活动。他还关心少年儿童近视问题,多次自掏腰包资助家庭困难的小患者,为群众义诊14000余人次,为近200名儿童治愈了假性近视,许多家长亲切地称他为孩子的“光明卫士”。担任吉林省盲协主席后,他积极为残疾群体发声,开展义诊、盲人听电影与听书等公益活动,帮助2000余名盲人圆了夙愿。为了让更多盲人拥有一技之长,王琦为他们传授针灸和按摩的技术,并鼓励他们微笑面对生活。盲人的生活条件大多比较困难,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王琦都会慷慨解囊,不计回报。“我觉得公益事业就是两个字——奉献,全心全意为我们社会需要帮助的人做好服务。”王琦的话语质朴却充满力量。
日前,王琦获评第二批吉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得知这一好消息后,王琦的战友闫先生告诉记者:“王琦不仅是战斗英雄,也是我们退休干部中的典范,特别是新时代他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续写雷锋故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追寻光,成为光,散发光。王琦心怀大爱、屡建新功,谱写出不平凡的人生华章,彰显了优秀革命军人的时代风范。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更多人在各自岗位上奋发有为,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贺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