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过去一年,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和住吉全国政协委员扎根基层,倾听百姓心声,汇聚各方智慧,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各领域躬身实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建言献策。
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本报今起开设“代表委员履职故事”专栏,展现他们的履职风采,感受他们的使命和担当。
二月的吉林,一片银装素裹。
2月16日,全国人大代表白玉晶从辽源赶赴长春,参加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集中视察活动。她将和视察组一起,深入长春市、吉林市、延边州,对我省冰雪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集中视察。
白玉晶是辽源市水务集团公司排水维护队的队长。200多公里排水管网、2万多座排水井、300多米明沟、2300多米盖板涵、12座沉沙池……这就是白玉晶日夜奋战的战场。城市排水管网关系着一座城市的安全与健康,为了让老百姓过上舒心洁净的日子,白玉晶和她的工友们每天要连续作业10多个小时。日复一日,他们与淤泥、污水、粪便等打交道,芳华岁月也在默默奉献中流逝。“舍得一人脏,换得万人洁,值得!”白玉晶坚定地说。
在别人看来,掏“马葫芦”这项工作又脏又累,白玉晶却一干就是26年。现在,她已成为辽源市排水管网的一张“活地图”。为了减少清掏管道时的垃圾运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白玉晶不断尝试新方法。一次逛街的时候,一辆玩具板车给了她启发。回去后,她请人仿照板车焊了一个方形铁架,并安装上轱辘、架好铁桶、系上麻绳。清淤、装桶、拽出、清倒、拉回,通过管道内外两名工人相互配合,清淤时间大幅缩短。后来,白玉晶发明的清掏工具还作为好经验,推广到了其他城市。“咱一线工人也能搞发明,既更好地服务了百姓,自己还有成就感、获得感。”白玉晶乐呵呵地说。
今年是白玉晶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第3个年头。“当选人大代表,肩上责任重大,我时常告诉自己,要对得起人民的信任和重托。”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白玉晶认为,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反映给党和国家,是自己的责任。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白玉晶立足岗位实际,建议水务、电网及其他民生保障类企业,在优质服务、应急抢险、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做到信息共享、工作互助、高效衔接,推动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在服务方面实现协同作战,极大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和能力。
多为民代言,多为民做实事,当好群众与政府之间“呼与应”的桥梁纽带,这是白玉晶对自己的要求。“新的一年,希望能更大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将社会各界的力量聚合到一起,做更多有意义的实事。”白玉晶说。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娜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