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吉林大地引发热烈反响,为全省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方向、鼓足干劲、增强信心。
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高地。
挑重担、扛重任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吉林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农村水利设施是粮食生产的“护航队”。
“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治使命,充分发挥好水利‘命脉’支撑作用。”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处长李志安表示,将全力构建“两纵五横”全域水网,谋划建设一批利长远固根本重大水利工程,不断优化水土资源配置格局。重点实施“大水网”等重大引调水工程,推进大中型水库建设,对117座大中型灌区实施现代化改造,及早启动建设骏平、通榆等新建灌区,加快补齐“四江百河”防洪短板和2000余万亩涝区治理,系统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等,着力解决好农业生产“灌”和“排”的问题,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支撑。
农业与气象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更好地守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郭维表示,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为农业生产提供更精准的气象服务,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体系,发挥好国家级人参气象服务中心作用,带动农林特产业气象服务业务发展,积极为农产品赋予气候品质附加值,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东北黑土区气候变化及其对黑土地的影响试验。
黑土地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保国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全面深入总结与高质量推广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进程中,发展出适宜不同类型地区黑土地高产稳产的技术与推广体系,让农民用好的技术种出好的粮食,助力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建设与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梨树县卢伟合作社理事长卢伟表示,将通过玉米精深加工,开发更多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粉等高附加值产品。通过科学种植、精细化管理以及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全链条、深加工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发展生态养殖,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做足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深入践行“大食物观”,促进“大农业”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倍感振奋。”镇赉县和合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谷月说,今年,将依托我省优质肉牛冻精补贴、秸秆综合利用补贴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实行良种繁育和高档育肥相结合的自繁自育养殖模式,肉牛养殖规模发展到2万头,带领更多农民当上“牛老板”。
小小蓝莓果,致富大产业。在靖宇县货车进进出出,源源不断地将蓝莓发往全国各地。
“总书记提出,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发展方向。”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吴林说,当前,正是大棚蓝莓成熟上市的时节,他们将用好科技小院、科技小院集群等平台,推动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大文章,真正把蓝莓小浆果,做成全国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灵芝是抚松县万良镇朝阳村农民致富的“金钥匙”。“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备受鼓舞。”朝阳村灵芝源家庭农场负责人佟胜军表示,将大力推动灵芝产业发展,让其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让朝阳村在乡村振兴、产业致富道路上走得更稳、底气更足。
黑水西瓜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近年来,洮南市黑水镇打品牌、抓特色,积极培育、发展、壮大西瓜产业,使西瓜产业逐步向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现已成为富镇裕民的支柱产业。
黑水镇种植大户肖丹说,全镇将以洮南黑水西瓜产业园为依托,在黑水村、友好村、繁荣村等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电商+农户+其他”的方式,发展西甜瓜和酱瓜产业。同时,引进“西瓜喷粉”技术,发展西瓜附加产品。预计2025年黑水西瓜、甜瓜种植面积扩展到1.5万亩以上,产量可达1.2亿斤,酱瓜扩产3万—5万斤。
兴产业、富民生 谱写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谋划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提高文明乡风建设水平,打造平安法治乡村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城乡融合的关键在产业支撑,核心在富民增收,只有产业扎根、就业稳定、收益共享,城乡发展才能持续向好。
近年来,磐石市牛心镇兰家村大力发展大米产业,依托“党支部+公司+农户+基地”管理模式,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线下商超对接”,产品走向全国,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百万元,不仅产业兴、村民富,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深受鼓舞。”兰家村党支部书记谷月宝说,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立足本地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农业特色产业,优化种植品种,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知名度,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多活力和机遇,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取得更大成绩。
乡村振兴,向美而行。聚焦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吉林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5个、示范村201个,新创建美丽村1020个。改造农村厕所1.77万户,村庄清洁行动保持行政村全覆盖。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三资”管理规范流程、议事协商、网格化等乡村治理创新模式,行政村覆盖率分别达到55%、87%、76%、75%、98%。
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农安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吉林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徐国臣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力度,推动土地集约规模经营,服务好家乡百姓。力争2025年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增加到600家、保护性耕作服务面积突破11万公顷,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我省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毕玮琳 闫虹瑾 任胜章 王春胜 孙翠翠 陈沫 冯超 王伟 卞睿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