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畔雾凇奇景。
征程万里阔,迈步更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我们指明方向、明确思路,给大家带来强大的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和前进动力。”吉林市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一定牢记嘱托,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挥优势,鼓足干劲,奋发进取,开创冰雪产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局面。
发展冰雪产业 释放增长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吉林,让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特别是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利用冰雪、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为我们进一步加快推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党工委书记于跃洋说。
于跃洋见证了北大湖滑雪场在春节假期里人气爆棚的情景。他说,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他们将以创建国家级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为目标,充分利用北大湖和万科松花湖两大国内头部滑雪场资源,全力推进北大湖度假区整体开发、万科松花湖度假区西扩两大百亿级工程建设,推动北大湖、万科松花湖连同巨龙谷在内的连绵30公里滑雪集群发展,全面创新打造北纬43°黄金粉雪带世界超级滑雪大区;着力发展以冰雪运动为牵引,以冰雪文化为内涵,以冰雪赛事为依托,以冰雪旅游为支撑,以低空经济、数字数智化产业、银发大健康产业、绿色零碳循环经济等未来产业为动力,形成冰雪经济“4+X”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世界级冰雪产业基地和冰雪旅游目的地,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中担主力、当标杆、作示范,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总经理赵兰菊说,新雪季以来,万科松花湖度假区累计接待滑雪人次同比增长42%,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滑雪爱好者,冰雪热力十足。万科松花湖将坚定不移地围绕吉林市全力构建“一个中心、四个基地”,持续提升“冰雪+”的融合发展能力,创新冰雪产品的开发,丰富度假业态配套。2025年,将继续投资于西扩副中心的开发建设,预计在2026年全面投入使用。西扩副中心项目的建成,将使松花湖度假区成为国内最具吸引力的冰雪运动主题胜地,尤其适合四季山地度假旅游。
吉林市地处“世界黄金粉雪带”,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雪质绵软优良,设施设备、配套服务完善,已连续十年获评“冰雪旅游十佳城市”。
据了解,吉林市正在起草制定《推动吉林市打造世界级冰雪产业基地助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并将围绕冰雪产业,计划从三个方面做好文章。
围绕“冰雪+文旅”,促进和扩大冰雪文旅消费。全面提升“雾凇天下秀”“烟浩满松江”等十大品牌集群。
围绕“冰雪+运动”,发展和提振冰雪运动经济。今年,除了办好国际级赛事,还积极扩大冰雪运动消费人群,加快推进北大湖、万科两个百亿级滑雪场的基础设施扩建工程。
围绕“冰雪+装备”,将依托体制上和产业上的双优势,高效整合资源,积极规划,推动建设全省首家冰雪装备产业园,推动碳纤维在雪板、雪杖等冰雪运动装备上的研发和应用,力争使“吉林制造”冰雪产业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
把握发展机遇 推进现代农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明确了方向——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两条底线’,统筹推进乡村发展和建设治理。”吉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潘明语气坚定。
据他介绍,吉林市将从提升大产能、做强大产业、发展大科技、培育大企业、擦亮大品牌等方面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加快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山水特质、江城特色的区域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中心。
“咬定粮食安全责任不放松,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力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潘明介绍,吉林市着力为现代化大农业夯实“筋骨”,加快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推进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突出抓好高产品种推广和农机具更新换代;接续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布局中国优质粳稻贡米主产区,加快跻身全国“百亿斤”粮食大市。
如何做强产业?吉林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郑明介绍,做优“土特产”文章,实施特色农业产业提质攻坚行动,做大做强“黑土粮仓”,进一步扩大舒兰大米、万昌大米等品牌影响力;做优做精“长白山珍”,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种质培育等“五大高地”,把蛟河市打造成全国黑木耳经贸枢纽中心,布局建设东北高品质灵芝产业带;做稳做活“精品肉库”,推动肉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舒兰市建设国内最大的白鹅产业园,推进生态渔业倍增计划;引导本土头雁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变“土特产”为“金饭碗”。
同时,整合域内科教优势资源,发挥吉林市农业产教联盟作用,构建“主管部门+专业院校+科研单位”的“小三农”协同模式;紧盯转型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社会共享化、产业高级化新趋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教融合“百千万”工程,开展“百名博士进企业”活动;统筹智慧农业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农场和可视基地发展,打通数字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此外,巩固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引导企业聚焦主业,带动延链强链、聚链补链;持续加大农业领域招大引强力度,推动大企业带动大产业、形成大发展;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壮大行动,支持成立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组建合作社、合作社发展社会化服务,培育一批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主力军。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工程,搭建“全域品牌+县乡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1+10+N”品牌矩阵,同时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推动“贴标”代加工向“地理标识+自有品牌”转型。围绕放大“绿色粮”“放心肉”“有机菌”“精品果”等品质优势,开发农产品“礼包”“套餐”等定制系列,推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爆款”产品;开展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宾馆、进景区、进雪场等活动,拓展“线上线下”两个市场,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吉林、走出国门。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李婷 姜岸松 丁美佳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