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与礼物——民俗专家曹保明的东北过年书

  更新时间:2025-02-04 08:46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中华民族是热情好客的民族,过年时有互相表达祝福的重要传统。

过年的时候,我们走访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往往都会带上自己心爱的礼物送给对方。这些礼物可以多种多样,哪怕是你亲手写的一幅字、画的一幅画,或者是一首小诗,当然也包括各地的特产。比如,新收获的一种水果,或者一件很好的收藏品,都愿意与亲朋好友分享,特别是给老人和孩子们也要带上礼物,称为“年礼”。

因此,过年相互赠送礼物就成了一种年俗。这种礼物既包括新衣、新帽、好的食品等物质,还包括了很重要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年所带去的礼物往往比物质更加使人喜爱,那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心底的力量,是人心中的一种情感表达。而这种情感在过年时送给对方,往往会让对方更加欣赏和喜爱,增加了人们亲情间的期盼。

过年时所送的礼物往往是一种心情、一种表达,蕴含着情感的探索,也具备了对年的描述和自己心情成长的汇报。而这种年俗,那就是故事。

送故事,是指我们过年时要带给爷爷奶奶一种说法,孩子们去见爷爷奶奶时,就要汇报他们的成长故事,爷爷奶奶非常期盼的是听孩子们过年时来汇报自己一年的成长。包括儿女们给爹娘讲述时,也往往讲述着这一年的忙忙碌碌的体会,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艰辛,获得表彰的喜悦等等。

所以其实过年最好的礼物是文化、是故事。今年过年不送礼,送礼就要送故事。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本报记者 郭悦 整理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