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与马希核实情况
“大家好,我叫马希,家在四平市。这次妈妈突发脑出血,我们来长春就医,通过朋友圈了解到‘病友关爱之家’。快过年了,能在这个时候住在这里陪护ICU的妈妈,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恩之情!”
吉林省益路公益病友关爱之家工作站,位于长春市朝阳区云鹤路,距离吉大一院步行600米。在门外,望向牌匾,几乎每个过路行人都会在心中生发一个疑问:“到底什么是病友关爱之家?”
为环卫工人介绍“病友关爱之家”项目功能
简单来说,这是益路公益志愿服务中心开设的新项目——为来长就医的陪护者提供一个休憩之所、温暖的家。1月15日,记者推开病友关爱之家的房门,一种朴素、恬淡的温馨之感扑面而来。“这里面积约为50平方米,依次是厨房、门厅、休息间、卫生间,打印机、暖风机、冰箱、洗衣机等家具一应俱全……我们想表达的核心概念就是‘你可以在这里享受到和家一样的生活’。”
听着项目负责人兰廷双热情洋溢的介绍,记者真切感受到了住所内热气升腾的人间烟火气。那些洗菜刷碗的哗哗流水声、锅碗瓢盆之间的叮当碰撞声抑或是洗衣机内上下翻滚的震动声、睡觉打鼾时的呼噜声,这些看似平常的声音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对于一户家有大病患者的困难家庭来说,能够听到这样的声音,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幸福。
“在‘病友关爱之家’,我感受到的是这座城市的温度。我妈妈这次是第二次急诊进ICU,这无论是从经济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对于我们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由于ICU情况紧急,每个家庭都要有人一直守在门口,益路公益不仅为我免费提供了一个私密性极好的住所,还派志愿者帮忙陪同,给了我很多支持和陪伴,真的发自内心感谢他们。尤其我们在这座城市没有熟人,虽然与益路公益素昧平生,但是他们给我的温暖堪比家人,我以后也想将志愿服务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兰廷双与韩婷及家人合影
提到“病友关爱之家”,家在公主岭的住户韩婷也是赞不绝口。韩婷母亲年至古稀之年,由于患有乳腺癌,曾经每个月都要来吉大一院1-2次,每次要住2--3天。在了解“病友关爱之家”以前,他们经常住在小宾馆,为了价格优惠,不得不忍受脏、乱、差的租住环境,睡不好觉是常有的事儿。有时为了能够睡个好觉,他们会提着大包小裹,半夜急匆匆地跑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再奔赴医院……
自从发现病友关爱之家,韩婷一家几口人都爱上了这里,“今年大年三十正好赶上来医院,我们就准备在这里过年了!这里就像是我们在长春的家一样、什么都有,曾经由于不熟悉,这种来自陌生人的无条件帮扶我都难以置信”。后期经过租住使用,韩婷全家人都被这种真挚的善意所打动。“如果不是住户有需要去找益路公益的小伙伴,他们绝不会轻易打扰。”记者从韩婷的表述中读出了感动。
“病友关爱之家”以真心换真心的方式,帮助住户渡过了特殊困难的岁月,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发展路径、总结发展经验,创新性提出全链条志愿服务的运营模式。
除此之外,“病友关爱之家”还为重症家庭提供一对一帮扶服务。于梦淇是一位初中生,一直以来她与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父亲相依为命。益路公益志愿服务中心得知情况后,邀请于梦淇利用假期时间和父亲共同来病友关爱之家,并定期安排大学生志愿者为于梦淇进行相应的学习辅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她以积极的心态更好适应社会。
大学生志愿者与于梦淇交谈
从修建改造、装修设计到电路维修、家具购置……捐赠人张溪越参与了“病友关爱之家”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她起初对这个项目秉持怀疑态度,“这成本可不小,怎么持续发展?”实际上,很多捐赠者都是从实用角度去思考捐赠的去向,把钱捐给一个具体的人才感到更加透明。
捐赠人张溪越正在装修卫生间
但是,“病友关爱之家”项目以市场的需求量和群众的口碑度回答了每一位捐赠者的质疑。“我是看着这个项目成长起来的,现在我更加放心了,只为了守护这样一群人的善良”。张溪越由衷地说。
益路公益志愿服务中心行政工作人员在“病友关爱之家”聚餐
“多年扎根基层的社会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不断长出新芽的沃土,正是由于看到了大病陪护者对家和温暖的渴望,才孵化出‘病友关爱之家’项目。”益路公益志愿服务中心创始人兰廷双说。据悉,该项目自2024年7月启动以来,目前已接待53户家庭,共计投入87,000元。
(文中患者及家属姓名均为化名。)
作者:兰廷双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雪晴
初审:梁拓元
复审:胡健华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