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为脊,红色为脉,精神为根。从白山之巅到松水之畔,吉林黑土地上,“红”永远是最厚重的底色。一篇篇红色英雄故事、一处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个个红色旅游景点,都宛若一部历史教科书、一座红色基因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距离《吉林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正式实施已过去整整一年,全省各地依托“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优势,在保护传承方面持续发力,这一抹浓浓的红色,正在白山松水间凝聚起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强大精神力量。
夯基垒台,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宝库“实起来”
红色资源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省委、省政府对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高度重视,2024年9月26日,我省召开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专题督办会,对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基本陈列展览大纲和讲解词核查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4年12月24日,省委宣传部牵头召开吉林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吉林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联席会议制度》《吉林省红色资源调查认定办法》,标志着我省从制度层面实现了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资源整合。
为构建全面系统的革命文物保护体系,我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在前期制定一系列宏观政策法规基础上,重点推进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省文旅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印发《吉林省贯彻落实〈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工作举措》,会同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共同编制《东北抗日联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专项规划》。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团省委、省教育厅等部门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功能的若干措施》,推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与英烈纪念活动融合,建成60家少先队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倡导烈士陵园与属地高校开展合作,建设成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基地、社会工作实践基地10家。
全省各地不仅为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工作持续提供有力机制保障和法律支撑,还大力提供人才保障、数据支撑和财力保障。
系统梳理,推动红色基因传承阵地“用起来”
红色资源是连接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是激励吉林人民不断前行的宝贵精神矿藏。通过系统梳理,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矿藏愈显丰富。
我省推动红石砬子遗址保护展示项目纳入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成立我省首个针对一个遗址而成立的保护管理机构——红石砬子遗址保护管理中心,编制30人。在磐石市承办全国东北抗联革命文物工作会议,国家文物局与省政府签署统筹推进红石砬子遗址保护利用合作协议。
2024年年初以来,我省收集整理近6万条吉林省籍烈士信息,推进《吉林省烈士英名录》编纂整理工作。收集整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著名党史人物事迹,逐步完善东北抗联时期史料。完善全省544处烈士纪念设施及26处外军设施图文资料,逐一建档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印制全省烈士纪念设施图册。
松原市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市域内红色资源调研工作,前往吉林油田第一口井旧址和“特等功臣”布和吉雅烈士纪念馆等地,形成《关于松原市红色文化资源现状的调研报告》。通过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市域内红色文化资源现状、保护管理及作用发挥等情况。
龙山辽水畔,冬日的辽源市烈士陵园里暖阳倾泻。烈士纪念碑高高矗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闪闪发光。该市拥有多处红色资源,中共西安煤矿特别支部纪念碑、中共辽宁二地委旧址、辽源市烈士陵园、东丰县革命历史陈列馆……其中多处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战纪念设施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市加强对各类红色资源的日常保护和巡查,确保红色资源得到长期有效保护。
守正创新,推动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活起来”
青山不语,丰碑永存。去年清明节期间,我省开展“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全省现场祭扫活动人数近40万人。
“9·30”烈士纪念日,全省各地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群众近4万人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烈士纪念日当天,以省政府名义举行吉林省《烈士光荣证》颁授仪式。
2024年年初以来,杨靖宇烈士陵园、东北沦陷史陈列馆等红色景区游客如潮。全省各地以红色纪念馆、红色设施以及主要文博场馆为依托,积极推进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乡村休闲、都市生活等各类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将红色资源转化成发展优势,助推吉林高质量发展步伐迈得更加坚实。
2024年10月24日,我省举办“白山松水·一路长红”——吉林省第二届红色旅游节,发布9条红色旅游融合产品,成立吉林省红色故事宣讲团,省内外研学机构签署红色研学倡议,进一步拓展了红色研学旅游市场。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团进景区活动,走进长春市净月潭和北湖公园,让红色文化赋能景区发展。开展“跟着革命文物去旅游”活动,组织专家学者、大学生、媒体记者等走进省内重点红色景区场馆,拍摄完成长影旧址博物馆、奶头山抗日根据地等5期宣传视频。以烈士遗物为线索,创作《铁血少年营》等22部英烈事迹微纪录片,讲述烈士遗物背后的英烈故事,让红色故事入脑、入心。
白城市依托红色资源相继开展“红色地名”宣传教育工作、红色故事演讲大赛、红色故事“七进”活动、研发访谈式党史教学课程、举办红色历史读书会、启动“红色微课·走读白城”活动、辽吉文化宣传活动……
四平市将“英雄之城 红色四平”确定为城市形象宣传语,在文化旅游、招商引资、体育赛事等相应场合,积极利用城市形象宣传语对四平进行宣传推介。并将城市形象宣传语融入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点位讲解词中,进一步塑造和提升“英雄之城”的城市形象。吉林四平干部学院作为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之一,以红色资源系统化布局、联动式共建,推动形成以“四战四平”为圆心、辐射吉林全域的红色资源教学网络,将学院培训对象学习“菜单”拓展至全省乃至全国。
长白山池南区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老黑河遗址”这一核心载体,全面擦亮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先后与长春师范大学共建“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基地”、共同举办“老黑河杯——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有我”主题演讲比赛;打造新型文旅产业项目《炫·墨》,通过歌舞、音乐朗诵剧、情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诠释东北抗联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大型原创话剧《裁缝铺子》讲述当年生活在长春的普通百姓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抗争的感人故事,在该区首演成功,深得群众和游客喜爱,为讲好吉林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添姿加彩。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吉林儿女始终把传承红色基因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以红色精神激励担当实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吉林篇章,让红色精神焕发出新时代光彩。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本报记者 祖维晨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