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支线松花江铁路大桥: 见证百年沧桑历史

  更新时间:2024-12-23 07:18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在历史上,中东铁路是清政府丧权辱国的历史遗物,是中国的一条屈辱线,是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物证。

百年历史见证兴衰荣辱

1896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取得在东北的筑路权,不断对我国领土进行侵略。1898年8月,中东铁路开始动工;1901年,哈尔滨至陶赖昭段的铁路以及这座中东铁路支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全部完工并试运营;1903年7月,中东铁路全线通车。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沙俄战败,双方在签订《朴茨茅斯条约》时,沙俄将中东铁路的南延线(长春—大连段的铁路)赔付给了日本。1920年,中东铁路长春以北段由中苏共同经营,随后在日本的一番谋划下,1936年苏联将中东铁路长春至哈尔滨段的铁路管理权,以1.4亿日元转让给了日本扶持下的伪满洲国。1937年,日本撤销“治外法权”,中东铁路支线松花江铁路大桥落入日本的统治,此后这段铁路被称为南满铁路。直到1952年12月31日,中东铁路才完全由中国收回,时隔半个多世纪,回到祖国的怀抱。

紧急修复打通胜利之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不到一年的时间国民党就发起了全面内战。1946年5月25日,国民党在占领四平后沿着这条铁路北犯,东北民主联军为了战术需要,在最后一辆列车北上过江之后,由护路军司令苏进指挥战士忍痛炸毁了这座大桥,延缓了国民党进犯的脚步。在炸毁大桥时,他们用红油漆在桥梁上留下了一行标语:为了胜利,别看我们今日炸,我们明日还能修!也是这句话为后续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1948年8月,根据解放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东北民主联军组建了“铁道纵队”,担负战区铁路的抢修。铁道纵队是大名鼎鼎的“铁道兵”的前身。数千名战士、铁道职工和农民加入到中东铁路支线松花江铁路大桥的抢修中。经过84个昼夜,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最终在1948年10月24日,大桥顺利通车,并举行了通车仪式,时任东北军区副政委陈云在通车仪式上赞扬说:松花江大桥的修复,也为东北人民修通一条胜利之路!

1948年10月,长春电影制片厂开机拍摄的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电影《桥》,就是以中东铁路支线松花江铁路大桥为原型拍摄的,电影描述了解放战争时期的铁路桥梁抢修之战,从中展现出这座桥为夺取辽沈战役和全国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让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

2003年8月22日,这座曾为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大桥光荣退役,但属于中东铁路支线松花江铁路大桥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为了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近年来,扶余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中东铁路支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及相关建筑群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在这座铁路桥周围设置了安全围栏以及宣传展示牌,每年都会对道路进行铺垫、维修。同时,还积极利用中东铁路支线松花江铁路大桥的历史资源,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实现了让历史建筑“活起来”、让历史资源“热起来”。

这条铁路从屈辱的年代而来,见证了人民不屈抗争的热血岁月,见证了国家走向复兴的艰难历史。面向未来,这条跨越百年的铁路桥,还将继续守望在我们身边,见证沿线城镇的日新月异,见证人民幸福的美好生活。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王学新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