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沫)记者从省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自今年开展全省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工作以来,共抢救复壮濒危衰弱古树19株,使古树得到了有效保护,让古树重新焕发了生机。
在汪清县红日村,有一株老白榆树,树龄约200多年,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由于土壤贫瘠、立地环境较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古树枝叶稀疏,整体长势衰弱,病虫危害严重。经相关专家“会诊”,制定了详细的复壮方案。在树干3米外设立大理石保护围栏,防止古树遭人畜破坏;再进行地上和地下生长环境改良,包括树洞修补、清理腐烂木质部及对蛀干害虫灭杀、更换透气铺装、挖设复壮沟、铺置透气管等。同时对树体安装支撑架进行加固,排除了安全隐患。当地林业部门还加强了日常的巡查和养护工作,定期对古树进行病虫害防治、枯枝修剪、施肥等养护,确保古树健康生长。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由于环境、人为、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因素影响,一些古树名木出现衰老现象。省林草局经过摸排调查,发现全省共计19株古树存在不同程度的生长衰弱等问题。为延缓古树名木的衰老,省林草局高度重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具体要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提高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水平,对处于“危险期”的古树进行抢救复壮工作。
省林草局采取多项措施抢救复壮古树名木。聘请专家对存在问题的古树进行“把脉问诊”,按照“一树一策”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修复方案;采取生境治理,为古树营造良好的根系生长空间,通过人工清理树干周边的枯枝败叶、翻松表层土壤,增强土壤透气透水性;采取土壤改良,回填适合古树生长的复壮基质,改善古树生长环境,促进树势恢复;加强有害生物防治,结合日常树木养护管理,加强预测预报,适时、适地防治,及时剪除枯枝和虫枝,并集中烧毁,合理施用农药,保护和施放天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树洞防腐修补,利用环保型弹性树洞修补技术对树洞进行处理,防止蛀干害虫侵入;采取树体支撑加固,有效防止树木在大风天气中倾斜、歪倒,从而保护树木的根部不受伤害,提高树木的存活率。目前,19株濒危衰弱古树全部完成了抢救复壮作业施工。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