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拦惊马救儿童的雷锋式好战士

  更新时间:2024-10-21 06:52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他是“人民的好儿子”,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全国双百人物),是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是共和国的英雄,更是长春人的骄傲……他就是刘英俊,一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58年前,他以血肉之躯勇拦惊马,救下6名儿童,而他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21岁。今年是刘英俊牺牲的58周年,在他的家乡长春,刘英俊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1945年,刘英俊出生于长春市东郊八里堡的一个破砖窑里。他从小就热爱学习、勤劳勇敢、乐于助人、拾金不昧,获得过“优秀少先队员”荣誉称号。1960年,刘英俊从东站小学毕业,进入长春市第十八中学读书。1962年,17岁的刘英俊心怀梦想参军入伍,到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他在入伍申请书中写道:“只要我一心一意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真理,哪怕我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失去了自己的青春,我也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是光荣的,也是幸福的”。

刘英俊入伍后的第二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他积极响应,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决心做一名雷锋式的好战士。

刘英俊学雷锋言行一致,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在连队,他是“业余修理员”,连队的桌椅、门窗坏了,他主动修好。在医院住院,他是“劳动休养员”,帮助重病号打水、端饭,协助医护人员扫地、刷痰盂。出差途中,他是“义务勤务员”,扶老携幼,急人所难,好事做一路。在部队驻地,他是附近小学的“校外辅导员”,经常给小朋友们讲革命故事,还用节省的津贴费给学校购买图书。

1966年3月15日,刘英俊所在炮连到佳木斯市郊外执行训练任务。3辆炮车临近公路汽车站时,放慢了速度,因为这里人多车杂,怕骡马碰撞群众。但是,其中一辆炮车的辕马一听到汽车的喇叭声便掉头猛跑,车马径直朝人群冲去,情况十分危急。担任炮车驭手的刘英俊用肩膀猛抵惊马的脖子,惊马被迫拐上公路左侧的小道。刘英俊拉紧缰绳,惊马继续飞奔,群众高呼,叫他赶紧撒手。这时,在炮车前面不远处有6名儿童,被飞奔而来的惊马吓得不知所措。在千钧一发之际,刘英俊不顾个人危险,将缰绳在胳膊上猛缠几道,猛力一拉,使惊马前蹄腾空而起。接着,他双脚伸向马的后腿,用力跺去,车马翻倒在地。6名儿童安然脱险,他却被压在翻倒的车底。周围群众急忙将他救起,并把他抬送到附近的职工医院抢救。几百名群众和战士纷纷要求为他献血。但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刘英俊光荣牺牲,年仅21岁。

刘英俊牺牲后,中央军委授予他“人民的好儿子”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一等功。196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向刘英俊学习的号召。1967年,中国邮政发行了《毛主席的好战士——刘英俊》纪念邮票。

为了永久纪念,长春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中设有刘英俊烈士事迹陈列室,长春市有了英俊镇、英俊社区和英俊中学。先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如今,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特殊时刻,组织党员干部、居民、学生开展参观刘英俊展馆和纪念馆、召开座谈交流会、怀念祭扫等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追思英烈事迹精神,已成为英俊社区、二道区乃至长春市的一个传统。

英俊社区党委一直秉承英雄精神,以刘英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坚守初心,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品牌,让英雄的精神历久弥新。

多年来,刘英俊的母校——英俊中学将缅怀英雄与传承精神紧密融合,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课堂、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纪念刘英俊的活动、设置英俊班等方式,把这种精神融入每个孩子的心里。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58年来,刘英俊精神在部队、在家乡、在党员群众中一代代传承、一棒棒赓续,已经融入家乡的文化底色,成为长春的英模名片、红色基因。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马贺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