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换”来焕然一新 ——我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观察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杨晓艳 陶连飞 实习生 吕佳航   更新时间:2024-08-05 06:54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服役”近20年的冰箱,声音大、耗能高,但还能制冷,要不要换?

“上路”超10年的汽车,配置低、故障多,但是还能开,要不要换?

千家万户的生活小事,折射了现阶段市场流通的堵点,也蕴含着进阶发展的机遇。今年年初,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和《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开启了消费品领域新一轮的换新行动。

“旧要换新”是我们的目标,“就要换新”却不是消费者的普遍共识。如何引导、说服、支持人们“换新”?如何借力以旧换新行动,实现消费端对生产端的传导、助推消费链条的全面提质升级?我们从市场运行实践中叩问答案。

还能用,为啥换?

“用得好好的,为啥换啊?”买下价值1万元的双开门冰箱前,长春市民张女士在电话里、微信里、在父母家泛黄的老冰箱前,反反复复回答爸妈的问题:“我结婚那年买的冰箱,都用了快20年了……”

张女士告诉记者,家里的老冰箱噪声大、能耗高,制冷室结冰严重,每隔一段时间,爸妈就得为冰箱除冰。这个活儿,80多岁的两位老人通常要干上一小天。

张女士的父母一生勤俭,把还能用的冰箱换成180元钱,再花上万元买新的,心里总是过意不去。这样的观念,与主张“只换不修”的年轻一辈有着很大差异。

观念差异的根本,在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

旧时的人们“省”,是因为国家产能不足,自己省一点、同胞就能宽裕一点。现如今,生产大发展、供应更充足。一家“换”一点,经济发展的内循环就快一点,发展的内生动力就强一分。

大道理之外,促使张家人达成共识的,还有“以旧换新”政策。

长春欧亚卖场的家电专区,“家电以旧换新”的宣传海报非常醒目。冰箱专卖店店长边欧拿出计算器,一笔一笔为张女士算账:国家补贴10%,商场再补10%,1万出头的冰箱,8000多元就能拿下。旧冰箱专人上门回收,新冰箱专人安装到位……

成交,张女士当即付款。

4月底,我省推出“政府+企业”的叠加政策,全省制定统一的以旧换新补贴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参与家电以旧换新消费者给予单件成交价10%的补贴,同时动员家电生产和销售企业叠加优惠不低于5%,大力度支持家电换购。

政策,落地有声。

“今年5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提升在60%以上。”边欧告诉记者,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启动以来,门店也加大了促销力度,前来咨询购买的消费者明显增加。

省商务厅流通业发展处处长赵天明介绍,以旧换新相关政策能激励消费者更换老旧产品,购买更加环保、节能、高效的新产品。我省家电以旧换新行动相关政策出台后,不到40天,回收旧家电购置新家电4万余台,直接拉动家电销售额超过2亿元。

新政策,好在哪儿?

长春市光谷大街比亚迪4S店,店员把空调温度调到最低——天热、人多。以旧换新的优惠政策出台以来,单日进店客人数量翻了一倍不止。

根据政策要求,颜先生把自家2010年出厂的旧车报废,置换了店里一款新能源车。“店内优惠+国家置换补贴+高新区消费券优惠”,一共可省2万元左右。

《吉林省汽车以旧换新行动实施方案》规定:个人消费者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含当日,下同)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根据实施细则,补贴额度为1万元或7000元两档。

一言蔽之,本轮汽车以旧换新重点支持新能源乘用车和2L排量以下燃油乘用车。

简洁、清晰的补贴像一支指挥棒,引导着市场向高端、智能、绿色的方向精准升级。政策指引下,市场“挤”出能耗高、污染大的产品,为绿色发展创造了更多空间。

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郑霖告诉记者,今年前5个月,报废机动车回收8.78万台,同比增长91%,新增机动车注册登记量15.1万台,同比增长46.7%。

拆旧与换新之间,全产业链条趁势壮大。

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千人汽车拥有量已达到226辆,居民平均每百户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拥有量分别达133.9台、104.2台、99台、118.9台。庞大数据背后,是以旧换新的巨大潜力。

5月,省商务厅开发上线了“废旧家电以旧换新”微信小程序。消费者登录上传旧家电信息,就有相关人员上门回收。消费者实时查询旧家电的回收进度,保障了家电以旧换新全链条的完整。

“以旧换新政策的出台,是省内再生资源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契机。”吉林省再生资源集团公司总经理王运华表示,今年我省出台的系列以旧换新政策,将“拆旧”“收旧”环节考虑其中,政府部门对“拆旧”“收旧”全过程、全链条进行了更精准、更精细的监管和指导,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现实凭借。

“收旧”后,再如何?

以旧换新,不是简单的废弃,而是创造性转化、精细化发展的先声。

“人们眼中的‘破铜烂铁’,其实是蒙尘的宝藏。”王运华告诉记者,据估算,1辆报废的小型汽车精细化拆解后,可分解出约36千克橡胶、70千克塑料、740千克铁、100千克铝;1吨废旧手机可提炼出400克黄金、2300克银;1台普通电冰箱可回收9千克塑料、38.6千克铁、1.4千克铜。被提取的资源投入再生产,成为更好的产品,陪伴在人们的身边。

乘着以旧换新的政策东风,配套服务和伴生行业迅速发展。

5月,吉林省第一届易货节在长春开幕。聚八方置换平台正式上线。平台创始人李侠告诉记者,以旧换新既是政策机遇,也是行业风口。借助线上平台开展易物清库、易物采购、易物营销等,能够有效提升商品的流通效率,降低商品库存成本。目前平台已入驻300家企业、2000多种货品,货品流通效率很高,“互联网+易货”的市场正在逐步扩大。

从旧到新,带动着更多群体获益。

光谷大街比亚迪4S店投资人索慧玲告诉记者,我省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出台以来,店里月销售量翻了一番,1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型销售量占全店销量的比例增长了15%。由于置换业务的广泛开展,企业配套的二手车销售业务也增长了10%,更多人开上了价格实惠的车,拥有了更加自由便利的生活。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杨晓艳 陶连飞 实习生 吕佳航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