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地“把脉” 科研报国——吉林大学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装备研发团队背后的故事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张添怡 实习生 范洋   更新时间:2024-06-07 07:31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攻深探盲,揭开地球深处的奥秘,这是一支能“把握地球脉搏的队伍”;

潜心钻研,执着攀登科技的巅峰,这是一个敢打敢拼、精益求精的科研团队。

那么,如何给地球“把脉”?

简单来说,如果将地球比作人体,要想了解人体内部哪些部位存在问题或蕴藏潜力,检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在这一过程中,检测仪器对于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君带领的吉林大学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装备研发团队,正是致力于研制这些关键探测仪器的专家群体。我们今天讲述的,就是关于他们的故事。

科研报国的“中国心”

长期以来,世界先进水平地球探测技术装备研制生产一直被发达国家所主导,相关仪器价格极其昂贵。自主研发并实现探测装备的国产化,是必须解决的国家战略科技问题。

从矿区一线到勘探前沿,无论是面对湍流险峰,还是极寒高原,团队始终如一,以探险者的姿态,穿越祖国的河山,向地球深处发出信号,进行反复试验和论证。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吉大人科研报国的“中国心”。

2010年初,我国西南五省遭遇了历史性的严重旱灾,迫切需要寻找新水源。

紧急关头,林君院士主动请缨,带队深入云南,开展寻找水源行动。“整个灾区大地干涸,河流断流,农田龟裂,乡亲们仅靠政府发放的饮用水生存……”眼前的景象,深深地触动了现场每个人,大家下定决心:找到新水源,助力乡亲渡过难关!

记录测点、设计方案、反复探测……经过不懈努力,团队凭借“把脉”技术——“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法”,累计找到15个新水源地,为当地百姓的生活和农业用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回首那段难忘的经历,团队成员易晓峰满怀感慨:“那一年,林老师快60岁了,却依然和我们一起扛着几十斤重的电缆,披星戴月,翻山越岭,下沟过坎。深夜,他还在陪我们等待数据处理结果,我们劝他早点回去休息,他却坚持说:‘结果出来了,我才放心’。”

“放心”二字,饱含了林君对灾区乡亲们的牵挂,更写满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坚定承诺。正如他经常告诫学生们的那段话:“只有把研制的仪器系统用于实际解决国家急需,才算是真正的研究成果,才对得起国家对我们的培养!”

攻坚克难 不畏艰险

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国际一流的核磁共振探测系统,打破了当时国外在此领域的垄断——该核磁系统也成为国内第一台地下水直接探测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2011年,这一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如果能把核磁放在地下,对前方的水体进行探测,也能解决大问题。”在核磁共振找水仪研制成功的基础上,林君带领团队开启了国家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灾害水源(矿井、隧道)直接超前探测装备与应用项目。

坚持自主研发,团队秉承用正向设计的逻辑去解决技术难题。通过近两年的探索、试验与努力,他们成功研发了首套系统,并于2014年初在沪昆高铁贵州段的某隧道进行了探测试验。

“这个隧道是上海到昆明高铁的重点控制工程,决定了高速铁路能否顺利通车,但是受前方不明水害侵扰,已经停工近200天之久,整个掌子面像水帘洞一样涌水,并呈现前突和膨胀的状态,随时有严重垮塌的风险,而我们距离垮塌风险区不足5米远。”易晓峰回忆说,记得那天,天刚蒙蒙亮,他们就进入隧道了,一直工作到深夜才出来。

让人欣喜的是,团队从探测数据中看到了前方含水体的分布区域,给了施工单位安全掘进的重要指导,为这个隧道的顺利完工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当时在隧道里作业,害不害怕?”记者问。“说不害怕,那是假的。”易晓峰微笑着,语气中透露着坚定:“即便是有危险,只要能为祖国建设服务,为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再大的困难和风险也要去面对和克服!”

像这样的科研故事,在这个团队中还有很多。它们不仅见证了团队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也彰显着一个成熟的科研团队所具备的优秀素养与品质。如今,在核磁共振找水系统、地震勘探系统、地面时频域电磁探测系统、地空与航空电磁探测系统、光电检测仪器等多个领域,团队都展现出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和雄厚的科研能力。

创新之路 捷报频传

在林君的带领下,团队创造多项全国“首台”设备,包括我国第一台电磁驱动可控震源系统、第一台分布式遥测地震仪、第一台时频域地空电磁探测系统、第一台吊舱式直升机航空电磁探测系统等。这些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3项国家级奖励,以及20多项省部级奖励,并成功授权/申请了50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

此外,团队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重大仪器专项、深部探测专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国家“863”计划等150多项重大项目和课题,近5年来,累计科研经费达到了3亿元。

眼下,团队研制的吉林大学一号卫星已经整装待发,准备送入太空;研制的地空电磁探测系统刚刚完成了南极冰面探测任务,顺利返回祖国……

如今,站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起点上,团队目标清晰:发展成为一支国际领先的地球探测装备重要科技力量,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而持续奋斗!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张添怡 实习生 范洋
编辑:梁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