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
吉林:白山松水谱新篇
吉林省珲春市通过打造以产品推广、扶贫超市、政务直播等内容为主的综合性电商网络销售基地,不断推动以新零售、网红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的发展。图为网络主播向网友推介珲春美食。丁研摄/光明图片
有中车长客研发的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资料图片
天定山滑雪场。石雷摄/光明图片
6月28日晚,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开工活动以视频方式在中国长春、德国奥迪总部、匈牙利奥迪工厂同步举行。既是带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又是高度“数智化”的产业创新,更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绿色工厂,项目富含的诸多前沿要素吸引了全球汽车行业的广泛关注。
同样是在新中国汽车的摇篮,6月8日,由一汽解放自主设计研发的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成功点火并稳定运行,标志着我国氢气直喷发动机自主研发取得重大突破。一个个汽车产业的新标杆在吉林大地稳稳树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吉林考察,对吉林寄予厚望。2400万吉林儿女心怀同一个中国梦,肩负起“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的时代使命,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化作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生动实践,在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制造业发展等领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非凡成就。
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
7月的松辽平原腹地,脚下是松软油黑的土壤,眼前是绿浪翻滚、沃野千里。“我们合作社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700公顷,用的全是‘梨树模式’。”在有着“松辽明珠”美誉的吉林省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伟走在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说,“‘梨树模式’就像给大地盖上棉被,蓄水保墒,减少风蚀,土地有劲儿了,产量自然更高!”
近年来,梨树县围绕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主动破题,逐步形成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为主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梨树模式”,并在吉林省探索推广。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梨树县,走进玉米地现场察看黑土地保护情况,提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
吉林不负重托,坚持合理利用与严格保护并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不断夯实黑土地这个保障粮食安全的根基,建设起全国首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从2015年起连续举办7届“梨树黑土地论坛”,设立“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和黑土地保护专项资金……目前,全省典型黑土区达到6900万亩,粮食产量80%以上来自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居全国第一、5年增长4.8倍。
吉林不忘藏粮于地,也积极创新藏粮于技,应用北斗卫星技术,开发农业机械化智慧云平台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远程电子监测系统,保护性耕作信息化远程电子监测实现了产粮大县全覆盖……同时,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粮食生产能力持续稳定提升。2021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807.84亿斤,增长率居全国十大产粮省第一位。
丰收在即。今年,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保春耕的吉林在粮食适播期内全部完成播种,玉米保苗率达到95.5%,粮食作物长势总体良好,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夏日的吉林查干湖风景区碧空如洗,湖光潋滟,芦苇摇曳,翠鸟、野鸭、大雁悠闲自在,蒙古族民歌和着马头琴声悦耳悠扬。
2013年,吉林省启动西部重大生态水利工程——河湖连通工程,将河流汛期富余的水资源存蓄到天然湖泡和湿地中,形成密布的河网。如今,得益于河湖连通工程,原来湖水只进不出的查干湖3年就能实现一次水质转换。
生态美,效益增。“春捺钵,夏赏荷,秋观鸟,冬捕鱼”令查干湖一年四季都有游客。近年来,查干湖累计接待游客近8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7亿元。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的重要指示,吉林全面开启生态强省,秸秆全域禁烧、“两河一湖”治理、十年绿美吉林行动等成效显著。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5%,湿地保护率达47%,优良水体比例达76.6%。2021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其核心区域——吉林珲春的野生东北虎豹分布数量和密度居全国之首。
白雪同样换白银。每到冬日,雾凇来临,松花江穿城而过的吉林省吉林市“换装”成童话般的冰雪世界。江畔杨柳玉树琼枝,大地山川银装素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生动画卷吸引了大批游客。
“冷资源”成了“热经济”,吉林省冰雪旅游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冰雪旅游热起来,冰雪运动同样火起来,吉林省已建有滑雪场54家,拥有279条雪道,比2016年冰雪产业起步之年分别增长80%和131%。
乘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虎年春节期间,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滑雪场、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滑雪场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72%、303%。
从0到1,以新为进
今年1月6日,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京张高铁清河站亮相,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正式运行。
中车长客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彦介绍,这是全球首次在350公里时速的高铁列车上,依托5G技术打造超高清直播演播室,实现超高清信号的长时间稳定传输。
回望2019年12月30日,北京冬奥会“北京—张家口”的交通保障线——京张高铁开通运营,由中车长客研发的复兴号京张智能高速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时速350公里的自动驾驶。
非新无以为进。今年4月30日,由长光卫星研发的5颗吉林一号卫星在我国东海海域发射升空。5月5日,吉林一号星座又成功增添8星。
从2015年10月7日我国第一颗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发射成功至今,该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已增至54颗,发展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的殷切希望是干部群众实干拼搏的动力源泉。在充满希望、大有可为的吉林热土,长光卫星所在的我国第17个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自2016年成立以来,GDP年均增长7.6%,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9.5%,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19.7%,固定资产投资占吉林省的10%。作为新中国化工行业的“长子”,吉林石化在“十三五”期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研项目229项,通过验收鉴定155项,91项装置技术瓶颈问题得以解决,40个牌号新产品推向市场。中国一汽红旗品牌2021年销量突破3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4年销量增长63倍……
“十三五”期间,吉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5.4%,工业税收收入占全省税收收入的55%,制造业成为税收收入最大的税源行业。2021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235.52亿元,是2012年的1.6倍。
巍巍长白山,滔滔松江水。山水相依间,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越走越宽。
【2012】
●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8678.0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2005元。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91.3千公顷。粮食3450.21万吨。
●卫生机构床位数12.8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4.41万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4.54%。
【2021】
●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13235.5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5450元。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21.3千公顷。粮食4039.24万吨。
●卫生机构床位数17.6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1.67万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36%。
【品谈】
地灵人杰长白山
天蓝,蓝得开阔襟怀;山绿,绿得沁润心肺。云水以及高山上不舍离去的积雪一片洁白,如山风轻拂你的肌肤。长白山!这潜藏着无限希望的三个字映入眼帘,就如同夏日里在山谷清流中濯洗一番,逆流而上,到达顶峰,又喝了一杯冰水,从里到外舒爽个痛快。
一次次地畅游长白山,一次次地小憩鸭绿江边,我以这种方式当作对长白山的抚摸。在一次次的抚摸中,我越发动情地觉得这地方是宝贵的,宝贵得让人心疼。
这地方有山、有水、有鲜明的四季、有美好的光照、有丰厚的土壤,还有从山上到山下丰富的物种,更有农产水产和林业畜牧业的连年丰收!
刚刚感到闷热,雨水就来了,雨水刚达到饱和,青翠的山岭就把它们分流到江河里,江河上的渔歌就唱起来了,渔歌里的网花就盛开了,网花盛开的江河两岸,平畴就向远处延伸开来……
这无限风光离不开靠山吃山要养山的实践。十年来,长白山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积极推进生态移民,一系列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举措擦亮了长白山的底色,打响了生态经济的品牌。
十年里,白山市松岭雪村为少砍一棵树,种上了速生薪炭林;泉城靖宇县为多留一重绿,实行丁小山村整体搬迁;参乡抚松县为保护动物多样性,在一年一度的红松果采摘季,人们总不忘留下几个松果,为松鼠备好过冬的口粮;“因煤而兴”的江源区为不辜负好风光,毫不犹豫地将煤炭产业的“一股独大”转变为文旅产业的“绿色崛起”。
坐在鸭绿江畔,山风吹来,往事浮现。十多年前,我还在浑江电视台当责任编辑时,和同事做了一篇题为“一群珍贵候鸟在爱鸟周惨遭捕杀”的新闻,在吉林省优秀电视新闻评奖中拿到了特等奖,可我心里一点也不高兴。几年前的一个早晨,还是在浑江边,我看到一群人围着江堤,用手机拍摄小野鸭在江中嬉戏的和谐美景。同一座城市,同一条江,同一群候鸟!我有感而发写了一篇随笔“今天我们一起获奖”。今天,我们整个城市获奖,我心里的阴霾终于散去,满腔阳光。
你看,绿水青山是要的,金山银山也是要的。这恰如长白山的发展历程,两者不仅不相矛盾,反而相辅相成。经过十年的绿色发展,长白山已生长为一个无可替代的好地方!它不冷不热,湿润肥沃,繁茂葱茏,它有好山好水,更有护山爱水的人。应了那句话,长白山,它是联合国批准的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这世界上才有几个?
其中最为宝贵的是新时代的长白山人自觉地保护起家乡,保护青翠的山峦,保护肥沃的土壤,保护碧绿甘甜的河水……让在外奋斗的游子有了挥之不去的乡愁,让远来的游客有了流连忘返的旅程。
十年间,长白山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出镜率”越来越高。虽然它的版面还简单,它的窗口还很小,但透过这小小的窗口,就能看到长白山人正辛勤地忙碌着,践行“两山”理念、实现绿色发展、开启生态旅游……锚链已提起,风帆已扬起,大船已起航,长白山人正沿着一条宽阔的河道,乘势而上。
而长白山人追梦的实践也带动着无数记者、作家、文艺工作者的脚步,化作他们笔尖上、光影中、声音里记录时代、讴歌人民的灵动之作,将长白山的宝贵越传越远。(作者:叶剑波,系吉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吉林省白山市记协主席)
【成长】
不止一次为自己的决定而骄傲
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我异常珍视的22枚卫星纪念章,它们承载着我筑梦航天的奋斗时光。
10年前,我还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读博时,就经常听同一研究室里的同学探讨航天问题。虽然对他们心生敬佩,可攻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我从未想过自己也会成为祖国航天事业中的一员。
2014年,我毕业后就留在光机所工作。这一年,吉林商业卫星发展起步——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发射138颗卫星,实现全球任意一点10分钟重访,用遥感信息产品服务全球70亿人”的美好愿景深深吸引了我。我决定放弃事业单位编制,加入其中。
虽然身边有人劝我别砸了“铁饭碗”,但我没犹豫过,甚至在后来的日子里,不止一次为自己的决定而骄傲。
2015年,吉林一号“一箭四星”的成功发射拉开了我国商业航天的大幕。在这个项目中,我主要负责卫星的遥感图像高级处理工作。虽然有多年的图像处理经验,但是遥感图像与传统图像不同,每一幅图像都有极为严格的精度要求。
不到一年的时间,遥感数据处理及应用团队就组建成功,并圆满地完成了首个全部由吉林一号影像拼接的“吉林省一张图”产品研发,为多个行业提供了遥感影像服务。
2019年,吉林一号卫星从“单颗研制”转向“批量化生产”,服务范围也趋向广泛实用,我们团队的工作重心随之转移到卫星遥感数据的挖掘和应用上。我们首先研发出吉林一号“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平台”,实现了对农业全资源要素、全生产过程、全时空方位的感知和诊断,为农业精准化种植和智能化管理作出了贡献。
现在,吉林一号卫星应用系统及卫星遥感应用产品已为农林、水利、环保等14个领域提供了150余项高质量的遥感信息服务。长光卫星已成为中国“独角兽企业”,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更是有了54颗成员。
而我,也从一名空有理论的博士生成长为实战能力强的“卫星达人”,带领团队荣获了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拿到了几十万的年薪,开上了公司为奖励优秀员工发放的奥迪轿车,当年放弃“铁饭碗”,如今端上了“金饭碗”!(讲述人: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朱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