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振兴这5年之民生事业—— 惠民生 增福祉 暖民心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张添怡   更新时间:2022-06-19 07:41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长春加快交通重点工程建设,使百姓出行更加顺畅便捷。图为南部快速路与东部快速路互通立交桥夜景。本报记者 石雷 摄

为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全省各地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图为改造完成后的镇赉县教工小区焕然一新。本报记者 石雷 摄

每逢节假日,全省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本报记者 石雷 摄

和谐美丽的居住环境、一站式的便民服务让城乡百姓更有获得感。本报记者 石雷 摄

各地兴建的图书馆,成为孩子们假日的打卡地。本报记者 石雷 摄

各地打造“一站式服务”的农业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方便村民办理相关业务。本报记者 石雷 摄


为政之道,以民为本。

省委、省政府始终将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头,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促提升,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持续保持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80%左右,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措并举稳就业保就业,全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一项项惠民政策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均衡教育,提升民生福祉

五年来,我省始终将教育定为重点民生项目,支出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关注偏远地区和家庭困难群众,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

我省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补齐短板,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加大投入偏远地区乡村学校办学经费,加速新建、改造校舍……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一项项教育惠民措施不断推出。

跟随国家教育发展的脚步,我省已将目光从“基本均衡”投向“优质均衡”,从重硬件建设转向更重软件内涵建设,从重指标合格转向更重群众获得,从重数量规模转向更重质量效果。

稳定就业,筑牢民生之本

“创业有你、‘就’在吉林!”“奋斗有我、‘就’在吉林!”我省向全省高校毕业生发出留吉就业创业的深情邀约。

全省各地各部门纷纷行动——建立留吉就业长效机制,建立分片包保、定期调度、通报约谈制度,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来(留)吉创业就业服务工程……面对广大高校毕业生,吉林敞开了温暖怀抱,构筑了坚强后盾,推动更多毕业生留吉就业创业。

稳住就业,就是稳住千家万户的“饭碗”。我省印发《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的实施意见》,实施“人才18条”政策及“1+3”配套实施细则、《吉林省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五年来,我省围绕支持企业稳定发展、加大创业扶持、帮扶重点群体就业等方面,打出了稳定就业、促进就业的政策组合拳,持续推动“六稳”,努力实现“六保”,全省就业工作稳主体、保岗位成效显著。

保障暖心,兜牢民生底线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我省“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慢病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已全面推行,基本实现了“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社区)和村里解决”的目标。

困难人群有特殊保障。将20.3万已脱贫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给予2.8万已脱贫人口临时救助;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7.2万人,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月人均612元和年人均5335元;保障城市和乡村特困供养对象8.5万人,平均基本生活标准达到年人均11172元和7692元。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有效落实,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人人享有良好的民生保障”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个吉林儿女实实在在的感受!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张添怡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