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源头水” 点燃“强引擎”——四平市深入实施招商引资综合改革记事

  更新时间:2025-04-27 10:42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一家家企业相继落户,一个个项目快速达产,一条条生产线机器轰鸣……春光里的四平,到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场景。这一切,与招商引资综合改革密不可分。

树立鲜明导向,构建大招商格局

“抓招商就是抓发展,抓招商就是抓未来”。四平市牢固树立起这一鲜明导向。市委常委、副市长罗生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招商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地区跨越发展的“动力引擎”。四平市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超前谋划、迅速行动,建立“市级主导、县级主责、开发区主业”的招商工作体系,全力推动招商引资综合改革落地落实。

在机构设置上,保留全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机构改革增设的唯一政府组成部门,就是市经济合作局;成立正处级事业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并在各县(市)区同步组建。还在北京、上海等6省市设立驻外招商联络处,建立境外经济合作专班,积极构建市级领导带头、市直部门协同、县(市)区一体、开发区联动的大招商格局。

突破发展瓶颈,发挥主阵地作用

四平贯彻落实全省开发区改革部署要求,强化主阵地作用,针对开发区发展瓶颈,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建立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红黄牌”惩戒,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变“铁工资”为“活薪酬”,实行差异化绩效薪酬制;实行末位淘汰制,按不低于3%比例确定末位人员,末位人员第一年绩效工资降档,连续两年予以解聘;实行一级国库和一级财政独立运行模式,将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等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剥离移交属地政府,激发开发区动力活力。

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四平市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了薪酬制度改革。岗位数量从原有的113个精简至103个,精简率8.9%;中层正副岗位由原来的34个精简至31个,精简率8.8%。削减12个行政管理岗位,将人员充实到经济管理岗位,全区近80%的工作人员投身招商一线。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鑫表示,下一步将大力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打造资本招商平台,探索资产入股和产业投资等方式,助力招商引资市场化、专业化。

强化主业考核,传导责任压力

四平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开展全市“招商引资竞赛年”活动,明确任务,赛马比拼。健全开发区内部考核体系,提级建立开发区市级考评体系,设定涵盖项目签约、建设、投产、达效全过程的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落实到人头,体现到绩效工资上。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注重实绩考核,向主责主业倾斜,进一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用人环境。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市直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切实做到奖优罚劣、激励担当。

加强产业招商,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四平产业方向,发挥产业指导员和大数据平台作用,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开展对口合作招商,对接金华、招引浙商,搭建“浙企进四平”平台载体,与金华开展招商深度协同,实现两地经济联动发展。建立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围绕谋划、洽谈、签约、落地,做好全流程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多企业安心落户。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记者 袁松年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