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一辆中巴车从村口缓缓驶来,村道两旁早已挤满了等候多时的村民。
听说农业专家来了,四平市铁东区城东乡立业村的蔬菜种植户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赶到现场“取经问道”。
当前正值大棚蔬菜生长的关键时期,眼瞅着邻居家的西红柿秧长得又粗又壮,而自家苗长得又矮又细,可把党华急得不行。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主任乔宏宇走进蔬菜大棚,一眼便看出了问题。
“知道你这个苗为什么长不大吗?”乔宏宇问。
“让粪呛了。”党华搓搓手,不好意思地笑了。
“根本原因是地温不够,建议你采用扣膜起垄的栽培技术,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诉说自己遇到的难题。
“有些时候并不是浇水越多越好,这就好比‘勤快人养死花,懒人反而能够养爆盆’一个道理,并不需要太多的照顾和频繁的浇水。”
“你看这样的杈子越早打越好,否则就像苞米芽子一样,争夺植株的养分,我打一个,你们照着做。”乔宏宇蹲在地上耐心讲解,村民围在乔老师身边,听得仔细、看得认真。
“专家说得真有道理啊!”几个问题下来,乔老师瞬间“圈粉”无数,村民争先恐后地邀请他到自家的棚里转转。
从黄瓜棚到豆角棚,从栽培技术到田间管理,从设施升级到品牌打造,专家的“真知灼见”,让“老菜区”焕发新活力。
活动结束时,乔宏宇已是满头大汗。
“乔老师,豆角开花之前用不用浇水?”在汽车即将开动的那一刻,一位大姐一路小跑,终于赶在专家返程之前问出了心里的疑问。
原来,为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4月2日至3日,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组织玉米、蔬菜、人参、肉牛等农业专家前往四平市、梨树县“传经送宝”。
在四平现代农业科学院,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周小辉、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李晓辉分别以《鲜食玉米饮食文化》和《玉米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题,结合典型生动的案例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推进“梨树玉米主食化”品牌发展。
在梨树县十家堡镇何家村人参种植区,国家中药材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吉林农业大学教授陈长卿结合人参生产周期长等栽培特点以及人参病虫害防治、日常管理等培育技术与种植户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人参的种植规模和当地气候特征,传授和讲解了更多人参种植的科学手段。
在集中草药种植、科研、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吉林省创岐生态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关法春、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祖元丁与企业负责人围绕龙葵果的种植、采摘、加工等方面进行座谈交流,并针对龙葵果采摘技术、加工方式及销售渠道等方面为企业建言献策。
在四平市铁西区平西乡,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副教授薛力刚为当地养牛户开展了《肉牛健康养殖的日常保健与常见疾病防控》专题讲座,针对肉牛养殖过程中的各类常见疾病及日常保健讲解了多种经典名方,鼓励大家应用中兽医药提高肉牛生产性能,减少疾病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让养牛户成为自己的“牛医生”。
专家组一行走进位于四平市铁西区的花溪谷农民专业合作社,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郑士金现场为种植户解惑答疑,大家对专家送技术到家的“贴心”举动赞不绝口,与专家互加微信。
临别时,农户们恋恋不舍地追送到村口。“你们下次还能再来吗……”
村民的认可和期盼也在每一位服务团专家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伟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