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吉林的春天来得格外早。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吉林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这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踏上吉林大地,体现了人民领袖对吉林人民的亲切关怀。吉林也由此开始书写全面振兴“春天的故事”。
一场信息量巨大的特殊会议——
3月28日,省委书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黄强主持召开十二届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3月28日,省委书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黄强主持召开十二届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省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胡玉亭出席会议。记者 张野 摄
这个会开法很特殊:
第一个发言的是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汇报的是2024年吉林省民营企业评议政府服务工作情况。“线上评议有效样本企业12862家,线下访谈企业55家,样本企业对政府服务评议总体平均分较上年下降2.22%,对本地经济形势信心平均分较上年下降1.09%,对本企业发展的信心平均分较上年下降2.29%。”同时还通报了样本企业提出的政务、市场、法治、要素、创新、生活等6个方面18个问题。
“一开板儿”就找差距、亮短板,问题导向一览无余。
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
紧接着,省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汇报有关整改举措。对“政策效果打折扣”“拖欠企业账款”“市场准入”“公平竞争”“执法检查”“基础要素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等民营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一一予以回应。
接下来,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国家税务总局吉林省税务局、省政数局相关负责同志分别就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整改和打造市场环境、发展环境、营商环境等进行表态发言。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相关负责同志分别就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汇报整改举措。
会议现场,还有四大班子成员、各市州党委书记、央媒省媒新闻单位负责人参会。大家一起听,一起听大家说,会议持续了两个半小时。黄强书记坦言,到任吉林后一直提倡开短会,这是开得时间最长的一个会,但是“很值!”
为什么“很值”?因为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正是我们工作的短板,说到底是营商环境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吉林的高质量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由此不难理解这次会议的深远意义。
一次面对央媒的郑重表态——
就在这次会议召开的三天前,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社记者联合采访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民营企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权威访谈。
黄强书记在接受采访时说,吉林产业基础坚实,汽车、医药、纺织等领域民营企业集群成势。以医药为例,民营企业在全省医药产业中占比超过九成,通化安睿特重组人白蛋白生产基地投资近30亿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白蛋白生物制药基地。吉林科教人文优势突出,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经突破1400家。华为新款手机使用的摄像头技术,就来自长春理工大学几位教授创办的企业,这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民用光谱芯片研发企业。吉林农业资源丰富,吉林大米、鲜食玉米、杂粮杂豆、矿泉水等一批“吉字号”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素有“百草之王”美誉的长白山人参,去年产值突破800亿元,几乎全部来自民营企业。吉林冰雪经济潜力巨大,为民营企业搭建“白雪换白银”舞台。全省68个滑雪场以民营为主,全国十大滑雪场吉林占三席,雪道总长度居全国前列,架空索道数量全国第一,承办了长春瓦萨国际滑雪节、国际雪联的一系列顶级赛事。吉林沿边近海区位独特,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合作中。延边珲春口岸车水马龙,全国人民餐桌上的帝王蟹有七成来自这里,全球70%的松子来自梅河口。
第二十三届中国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
每年从珲春口岸入境的帝王蟹超过150万只,品尝帝王蟹已成为珲春旅游的重要标签。
黄强说,民营经济“铺天盖地”,成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与企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推动吉林重振雄风、再创佳绩。
一个得天独厚的“小灶”——
吉林发展民营经济,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2017年,中央确定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黄强书记说,“吉浙是对口合作省份,要充分发挥吉浙对口合作双向挂职干部作用,把这个‘小灶’利用好。”
2024年11月22日,吉林省优质特色农产品(浙江)展销宣传周活动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启幕。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在浙江,每千人拥有民营企业56家,在中国民企500强排行榜上,浙江民营企业已经连续26年“霸榜”,最近“杭州六小龙”现象再度引发人们对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关注。
置身对口合作的“朋友圈”,守着对口合作这个“小灶”,吉林该向浙江学什么、怎么学?
学习先进首先要看到差距。
浙江到吉林的挂职干部直言,与浙江相比,吉林发展民营经济表面上看是缺产业、缺企业、缺人才,但深层次则是生态不优、体制不活、动力不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政府服务和营商环境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市场发育不成熟,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没有厘清,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方面作用都没有充分发挥,以民为本、以企为重的数字政府建设相对滞后。干部思想观念落后,“办事要找人、无人难办事”的思维根深蒂固,没有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风尚,数字化理念没有很好地体现在政府管理服务之中,“数据烟囱”很多。这些问题与吉林省民营企业评议政府服务工作反映出的问题高度吻合。
用好吉浙对口合作这个“小灶”,我们能干什么?
一是请浙江干部作为“旁观者”,对标浙江找政府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请浙江干部作为“局内人”,对吉林发展提出改革建议。重点是要学习浙江的先进观念、理念,“把营商环境改变好,这是根儿。”要正视差距、直面问题,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持续营造以企为重、服务至上的浓厚氛围。对标浙江“五通”“五办”模式,深化数字化改革,拆除“数据烟囱”,真正实现“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
一盘徐徐展开的大棋——
围绕准入准营、执法检查、招标采购等重点领域,以及项目审批、融资贷款、人才引进、税费缴纳等关键环节,统筹推行6项综合配套改革和6项专项改革;针对乱检查、乱执法、乱收费、乱罚款、政务服务乱作为等7个方面开展专项整治,动真碰硬,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线上政策直达平台功能,提升惠企政策知晓度,让有利政策惠及更多企业;健全完善明察暗访、无感监测、整改销号、挂牌督办、定期通报、问责追责、尽职免责7个工作机制,推动形成营商环境问题破解全流程的科学工作体系,实打实帮助企业解难题、促发展,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近期,我省各部门正按照《吉林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5年重点行动方案》,以实际举措持续释放益企、爱企、助企的诚意,这也让企业家们逐渐看清了吉林发展民营经济的大棋局。
一是从改革发力,松绑减负、破篱除障。用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着力解决企业融资、清欠等问题,让民营企业大胆发展、放手干事。二是从服务发力,优化生态、改善环境。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纾困解难的“娘家人”。三是从规划发力,描绘蓝图、开创未来。充分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精心谋划编制“十五五”规划,认真研究制定民营经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在吉林全面振兴中大显身手、展现更大作为。
当一项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扎实落地,当一条条“政策红利”变成民营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吉林民营经济必将迎来蓬勃的春天。
也是从这个春天开始,吉林踏上了重振雄风、再创佳绩的新征程。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策划 | 于迅来 采写 |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于迅来 潘锐 黄鹭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