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新站镇六家子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曾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黏豆包,摇身一变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金饽饽”,书写出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六家子村地处松嫩平原向长白山过渡地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一直以来村民就有制作豆包的传统。过去,豆包只是村民自家餐桌上的美食,农闲时邻里间互相帮忙制作。虽然豆包口感软糯、豆香四溢,但由于制作分散、缺乏统一标准和销售渠道,始终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转机出现在村党支部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路径之时。村党支部书记常洪军意识到,要想把小豆包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于是,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六家子村豆包制作专业合作社,整合村里零散的制作力量,将豆包制作从家庭小作坊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转变。党员带头学习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严格把控从原料采购到制作工艺再到成品包装的每一个环节,确保豆包的品质。
为了让六家子村的豆包打开市场,村党支部积极对接电商平台,鼓励党员和村民代表率先尝试线上销售。党员干部亲自上阵,拍摄精美的宣传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推广豆包。同时,村党支部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带着豆包四处“吆喝”,不断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党建的赋能下,豆包产业蓬勃发展,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村里许多赋闲在家的妇女,如今在豆包制作车间工作,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她们熟练地揉面、包馅、蒸制,动作行云流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以前农闲的时候没事干,如今在合作社做豆包,一个月能挣好几千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村民信思梅笑着说。
随着豆包产业的壮大,村里还发展了相关的配套产业。玉米、红小豆等原料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豆包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应,也增加了村民的土地收入。村里还成立运输队,负责豆包的配送,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
如今的六家子村,因为豆包产业的兴起而焕发出勃勃生机。整齐的豆包制作车间、热闹的电商直播间、忙碌的物流配送车辆,构成了一幅乡村产业兴旺的美丽画卷。村党支部书记常洪军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创新,开发更多口味的豆包产品,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品牌,让六家子村的豆包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于佳明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文君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